張居正掌權后繼續推行改革,為了整頓吏治,清理貪官污吏,他推出了考成法,嚴格審查各地官員是否遵紀守法,有效執行朝廷政令,裁撤了一大批冗官冗員。
在整頓官員隊伍的同時,張居正也沒忘了國防大事。他重用戚繼光、王崇古、李成梁等名將整頓邊防,與俺答汗議和,解除了明朝的邊防危機。
1577年,張居正要求各地重新清丈土地,為改革稅制做好準備。4年后,張居正開始推行一條鞭法。所謂一條鞭法就是將百姓要承擔的徭役、賦糧全部折成銀子,這樣既方便了朝廷收稅,減輕了百姓負擔,也讓國庫收入大幅增加。
一條鞭法在嘉靖年間就在一些地方試點實行,到了張居正這時才在全國推廣開來。張居正的改革有效地緩解了明朝的社會矛盾,給明朝又強行續命幾十年。
然而隨著掌權日久,張居正也日益專橫起來,對政敵肆意打擊。他甚至還說過這樣一句話:“我非相,乃攝也。”這句話要是傳到小皇帝萬歷耳中,不知道他會作何感想。
然而張居正權勢再大,卻也有一個無法撼動的東西——禮法。也就是在張居正要求清丈土地的那一年,張居正的父親去世。按照禮法,張居正要回鄉守孝27個月。
張居正自然是不愿離開官場的,于是他想到了奪情,所謂奪情就是由皇帝下旨讓張居正繼續工作。這本來也沒啥困難的,萬歷才15歲,哪能應付得了那些鋪天蓋地的奏章,于是他下旨要張居正繼續留守崗位。然而誰也沒想到這個旨意竟成了一個導火索,點燃了文官集團的怒火。
他們早都對張居正的專橫非常不滿,見張居正連回鄉守孝都不愿意,心中都非常憤怒,于是搬出各種圣賢書大道理,把張居正說得十惡不赦。萬歷哪見過這架勢?
而張居正則飽經罵戰,把上述的人都打了板子。然而父親死了,作為兒子不回鄉守孝,怎么也說不過去,于是張居正做出讓步,回鄉守孝49天,了結此事。但是此事的后遺癥非常嚴重,這將在張居正死后顯現出來。
1582年,張居正病重,萬歷特別下旨將張居正晉升為正一品太師,成為明朝極為罕見的文官活太師。9日后張居正去世,終年58歲。
史稱文忠。半年后文官集團紛紛上書彈劾張居正,萬歷下旨抄家。前去抄家的錦衣衛不僅把張居正的家產洗劫一空,還逼迫張居正的家人們再交出藏匿的200萬兩白銀。張居正的長子不堪受辱,自殺身亡。
事情鬧大以后,萬歷連忙叫停。在清算了張居正之后,明朝又會發生哪些故事呢?剛剛親政的萬歷為何又不想上朝了呢?我們下期再看。
——“據說他有一個五十多平米的大轎子,是真的假的啊。”
——“不好說,雖說是野史記載,但以他的性格也未必沒有。”
【大明王朝又一不上朝的皇帝。明朝歷史知識】
不和親,不納貢的大明朝為何會走向滅亡?萬歷皇帝對明朝滅亡負有多少責任?他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創造了萬歷三大征的輝煌戰績,擊退了本日稱霸亞洲的野心。
然而,卻被許多歷史學者認為是明朝滅亡的開始。本期視頻就讓我們按照時間的順序一起走進萬歷皇帝朱翊鈞的一生。
萬歷皇帝朱翊鈞是裕王朱載垕的第三子。由于明世宗朱厚熜迷信“二龍不相見”的說法,所以朱翊鈞從出生開始就對他的皇祖父沒有什么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