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白起率軍攻破楚都郢城,已經被秦軍嚇破膽的楚頃襄王被迫遷都于陳。此戰秦國獲得了楚國大量國土,目睹了國家一步步走向敗亡的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自盡,楚國也因喪失大片疆土和人口而走向衰落,自此齊衰,天下已成秦楚相爭之勢。
公元前271年,秦昭王將客卿范雎的遠交近攻定為國策,開始派人與齊楚通好,然后把進攻的目標對準了趙國和魏國等鄰近的國家。
兩年之后,秦昭襄王欲發兵攻趙,但當時白起患病,于是便派與白起作戰特點一脈相承的大將胡陽領兵。
胡陽率秦軍自西向東橫穿韓國上黨郡,直接插到距趙國都城邯鄲不到300里的閼與。但胡陽卻只是圍住閼與,并沒有馬上攻城,而是分兵進攻距邯鄲不到百里的武安。這招深得白起的真傳,意圖并不是攻城略地,而是殲滅對方有生力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措手不及的趙惠文王急召大將廉頗、樂乘,詢問是否可救。兩人均認為閼與距邯鄲太遠,且道路崎嶇險阻,難以救援。
唯獨大將趙奢認為“道遠險狹,將勇者勝”,于是趙奢率軍急行軍趕到閼與,按兵不動28天,促其驕傲輕敵,而后出其不意,突然發動攻擊。
趙奢先占領戰略要地北山,以逸待勞,等秦軍來攻,結果倉促應戰的秦軍大敗。主將胡陽被斬首,秦軍不敗的神話被打破,趙奢因此一戰成名,成為東方六國八名將之一。這便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典故。
8年之后,秦軍卷土重來,長平之戰爆發。趙將廉頗被秦將王龁擊敗之后便開始修筑堡壘,堅壁清野,與秦軍對峙。
趙孝成王認為廉頗士氣低落,不出戰,秦國丞相范雎趁機派人到趙國散布傳言,說廉頗很容易對付,秦國最害怕的是大將趙奢的兒子趙括。趙孝成王信以為真,便派趙括去接替廉頗為主將。秦國得知消息后也悄悄地將主將換成白起。
白起針對趙括年輕氣盛的弱點,采取了佯敗后退、誘敵脫離陣地,繼而分割包圍、切斷趙軍糧道的策略,致使大量趙軍士兵或餓死、或因突圍不成而死亡,士兵們甚至開始相互殘殺為食。趙括也在突圍時被秦軍射死,失去主將且傷亡慘重的趙軍無力再戰,只能向白起投降。
結果白起下令將所有趙國降軍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紀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趙國。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趙國元氣大傷,再無力與秦軍對抗。長平之戰是戰國歷史的最后轉折,至此秦國的統一只是時間問題。
喜歡諸朝陪我刷短視頻請大家收藏:(cww)諸朝陪我刷短視頻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