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果常遇春不死,他是否真會遭遇其他功臣的結局呢?朱元璋手下共有三大帥才,分別是徐達、湯和以及常遇春。
除了常遇春過早離世,其他兩位都得以善終。由此可見,朱元璋對跟隨他的忠心之人,且不肆意妄為的老兄弟們還是不錯的。
而且,常遇春還成了太子朱標的岳父,足見朱元璋對他非同一般的信任。常遇春知道朱元璋最恨貪官污吏以及功高蓋主的背叛者,所以他懂得進退,絕不觸碰朱元璋的底線。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在常遇春死后做了一件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他給常遇春畫了一幅身穿龍袍的畫像,將其當作自己的皇兄看待。
相比之下,藍玉的死可以說一半是自己作的,一半是因為太子朱標之死。朱元璋原本對藍玉的驕橫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再加上他是朱標的舅舅,朱元璋本想讓他將來輔佐朱標。
然而,朱標一死,朱元璋將皇位傳給了朱允炆。以藍玉平時的驕橫作風來看,朱允炆是無法控制他的,而且他將來很有可能會威脅到皇權。
因此,朱元璋親自設計冤案將其鏟除。而常遇春從未觸及這些事情,所以綜合來看,如果常遇春當初不死,也應該不會在以后遭到朱元璋的毒手。
我們都知道常遇春的結局,那么再設想一下,如果常遇春不死,后續的歷史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歡迎在評論區發揮你的想象力,展開你的想法。
【徐達為何能位列明初眾多猛將之首,他的死是否存在陰謀?真的是被朱元璋所害嗎?歷史小知識歷史人物】
他是朱元璋手下的24將之首,大明王朝的第一開國名將。他一生跟隨洪武皇帝南征北戰,立下無數功績,卻流傳著被害死的傳聞。
本期視頻我們就來了解明朝第一悍將徐達,為何能在眾多猛將中名列首位?他是否真的死于朱元璋的陰謀之下?
徐達1332年出生于安徽亳州,自小就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在他22歲那年,朱元璋已經在起義軍中頗有名氣。
一次回鄉途中,朱元璋結識了徐達,徐達也因此開始了戎馬生涯,并在許多重大戰役中擔任主將,幫助朱元璋一統華夏河山。
那么,徐達為何會獲得明朝開國第一將領的稱號呢?對此,曾有朱元璋和徐達是發小的說法,認為他憑借這層關系才獲得了這樣的稱號。
然而,正史中并無這樣的記載,僅明確兩人是同鄉關系。不過,徐達確實能打。1353年參加起義后,在短短兩年時間里,他就幫助朱元璋控制了江蘇、安徽南部和浙江西北部地區。作為朱元璋手下的主要戰將,徐達立下了赫赫戰功。
之后,朱元璋與當時割據勢力中最強的陳友諒交戰多次。徐達作為主將,在6年的時間里數次打敗陳友諒,并最終在鄱陽湖之戰中徹底將其殲滅。
徐達的地位因此位居眾將之上。此時,張士誠已自稱吳王。朱元璋解決陳友諒后,便于1366年再次以徐達為主將,向張士誠發起總攻,最終獲勝。朱元璋擊敗兩大割據勢力后,已經具備了北伐的條件。
于是,在1367年正式北伐,仍以徐達為主將,帶領25萬大軍進攻元朝,并憑借出色的用兵能力,將元軍打得節節敗退,為朱元璋鞏固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
從戰績上看,徐達的表現確實出色。
朱元璋還在1369年下令修建功臣廟,將徐達立為眾將之首。然而,在當時,其他戰將的表現也很出色。為何偏偏是徐達位列第一呢?其實,帶兵大將除了能打之外,還應具備一定的智謀。
從朱元璋對他的評價中,就能看出徐達的才智謀略水平相當高。朱元璋在《明太祖實錄》中這樣說道:“徐達料敵如神,水平不亞于漢唐名將。”所謂“料敵如神”,也就是能夠準確預判敵軍的下一步行動。
由此可見,徐達在打仗過程中是非常善于思考的。他還曾強烈建議朱元璋施行屯田制,即要求守城兵卒開墾種田。朱元璋對此評價說:“國家200萬兵,卻不費一粒錢糧。”而屯田制也確實被沿用了200多年。
徐達對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朱元璋給予他如此高的評價,完全說明了徐達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出色戰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