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嬰為何久久不得志,就連竇太后說話都不好使歷史小知識歷史人物】
他是西漢時期一位相當任性的人物,多次因為心情不爽而辭官罷職。他平定七國之亂,身負戰功,背后的后臺更是權勢滔天。
然而,本有機會成為當朝丞相的他,卻因任性的性格久不得志。此人便是歷經文、景、武帝三朝的魏其侯竇嬰。
竇嬰是竇太后的堂兄之子,外戚身份使他在漢景帝劉啟繼位初期,官職僅僅只是侍中,主要負責皇帝的家中事務。
之后,因為漢朝爆發了非常棘手的七國叛亂,竇嬰被景帝任命為大將軍,跟隨主帥周亞夫平定叛亂。最終,因為平叛有功,竇嬰受封。
自劉邦建立漢朝以后,漢朝始終沒有太多的精力培養人才,這就導致可以擔任丞相的人才日益匱乏。
而通過平定七國之亂,不難看出竇嬰應該具備一定的才華,不然不可能在如此危機時刻擔任將軍。
所以,竇太后曾在丞相之位空缺時多次舉薦竇嬰為下任,但景帝卻始終沒有任用他,而是任用了當時的建陵侯魏其。
那么景帝為何不顧竇太后的意見,堅決不用立有戰功的竇嬰呢?
漢景帝有個弟弟,也就是梁王劉武,竇太后對劉武向來疼愛。有一次劉武入朝參加家宴,竇嬰等大臣也在其中。景帝在酒意正濃時隨口說了一句,死后要把皇位傳給劉武。
要知道景帝一直是個嘴上一套、心里一套的皇帝,此話無非是句戲言,只是想哄得竇太后開心而已。
可是竇嬰卻把景帝的戲言當真。正當竇太后開心地準備舉杯共飲時,竇嬰突然起身,嚴肅地說:“皇位父子相傳是高祖立下的規矩,陛下平和擅自傳位于兄弟,情何以堪?”
景帝聽后沒再說話,但此言卻引來了竇太后的不滿,并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里對竇嬰不理不睬。
竇嬰看到太后的態度,再加上自己此時的官位只是侍中,最后干脆以生病為由辭官歸家。
由此可見,竇嬰的為人非常耿直,但也同時伴隨著任性的性格。
此時剛過幾月,漢朝便爆發了吳楚七國之亂。當時的境地其實非常驚恐,于是在劉氏家族和竇氏家族當中挑選平凡之人。
最后發現只有竇嬰是擔任將軍的最佳人選。可是閑居在家的竇嬰堅決推辭,依然假借生病為由,稱不能勝任。
竇嬰因為私人恩怨不顧國家大事,顯然不妥。后來還是景帝好說歹說,他才同意受任將軍平定叛亂。
平叛之后,竇嬰被封賞的同時也被任命為太子劉榮的老師,景帝還特意賞賜了許多黃金。
不過竇嬰并未獨自享有,而是將黃金全部分賞給了軍中將士。所以,竇嬰此人非常廉潔,但任性是他性格的最大弊端。
漢景帝七年,太子劉榮因為母親的過錯遭遇牽連,被廢黜并改立劉徹為新任太子。作為劉榮的老師,竇嬰堅決反對,多次出面辯駁,但結果全都無效。
一氣之下,他再一次稱病罷職。后來有位門客告訴竇嬰,能夠重用和毀掉你的是皇上和太后,如今你反駁不成就辭官,恐怕將來不僅是你自己會惹上麻煩,甚至會連累到你的家人。
竇嬰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于是主動認錯,恢復官職。可是竇嬰的多次任性怎能不讓景帝心懷芥蒂?尤其是在廢立太子一事上,景帝表現得非常堅決,而且非常厭惡大臣的反對。所
以,竇嬰雖然主動回朝,但景帝已經對他有了很大的意見。以至于竇太后將他推薦為丞相時,景帝認為竇嬰驕傲自滿,草率輕浮,很難勝任丞相要職。
因此,竇嬰在文、景兩朝始終不得志,直到漢武帝劉徹繼位之后,他才迎來了人生當中唯一的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