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后,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將賈謐誅殺。而作為賈謐同黨的石崇本應也被殺,但石崇的侄子與司馬倫有仇,結果石崇僅僅只是被免官職。當時,石崇有一位名叫綠珠的愛妾,此女相貌美艷,善于吹簫。
司馬倫放過石崇之后,便向其索要綠珠,結果被石崇果斷拒絕。
后來,石崇聽說司馬倫為了得到綠珠正在謀劃將其誅殺,于是暗中聯絡淮南王司馬允和齊王司馬冏,準備一起誅殺司馬倫。
結果司馬倫事先得知,在金谷園將石崇包圍。當時的綠珠以為是自己的原因才會導致如此局面,隨即自殺。
石崇也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認為綠珠不必自殺,自己最多只是流放交趾。可結果卻被關在囚車里拉至東市。
這時的石崇才恍然明白,原來司馬倫是以各種壓迫手段逼其就范,然后將其置于死地,再奪取家產。
其中也包含更深層次的政治動機,比如借機揪出石崇身邊的勢力。石崇一家老小最終全部被殺。
對于石崇的結局,有人深感可惜,因為他是一位很有才華的詩人,流傳下了非常有名的幾篇作品。
也有人認為他是死有余辜,身為朝廷官員居然半路搶劫,生活方式更是奢侈無度。而且他還有極其殘忍的一面。
他在宴請客人時有個美人勸酒的規矩,如果客人不喝或者喝不完酒,他就會下令把勸酒的美人殺掉。有一次他宴請了王導和王敦。
王導向來滴酒不沾,但為了不讓美人被殺,便勉強將酒喝下。然而王敦能喝酒,卻堅決不喝,結果石崇連續殺了三個美人。這種令人發指的行徑顯示了石崇的冷酷和殘忍。
“十五歲就以兩千人嗎大敗數十萬大軍的天才人物#歷史#小知識#歷史人物”
他15歲便以2000士兵打敗數十萬大軍,直接斬首敵方3萬余人。曾經還在實戰失敗的不利局面下,扭轉乾坤,最終取得勝利。
他一生忠心于佛主,盡職盡責。在充滿殺戮與邪惡的五胡十六國時期,他幾乎是個完美的存在。然而,為何仍有人將他歸結為道德敗壞之人呢?此人便是前燕名將慕容恪。
慕容恪是五胡十六國時期鮮卑族前燕政權慕容皝的第四子。由于母親高世未能得寵于慕容皝,因此在15歲之前,慕容恪一直受到父親的冷落。
直到15歲時,慕容皝在與慕容恪的幾次對話中發現,他竟然每次都能說出驚世之言。這才開始重視這個兒子,并且把軍隊交給他指揮。慕容恪自此展現出了驚人的軍事天賦。
誰也不會想到,一位毛頭小子剛剛執掌兵權不久,便打下了一場驚世駭俗的戰役。當時,后趙皇帝石虎發兵數十萬,北伐前燕。
雙方相持10余日后,后趙軍隊因無法攻克而撤兵后退。慕容恪趁機帶領2000士兵出城追殺,結果正在后退的趙軍陣腳大亂,最終慘敗。慕容恪以少勝多,以2000兵力斬首對方3萬多人,自此成為前燕的重要將領,并在此后參與了多場重要戰役。
例如,他數次攻破侵犯焉耆的高句麗軍,令其畏懼不敢再犯;大敗鮮卑宇文部首領,并迫使其逃往漠北;生擒慕容仁,消滅了轟動一時的慕容仁政權;攻克龍口,使前燕控制整個華北平原;圍困野王城,將準備背叛的叛軍扼殺;解除前燕政權兩面受敵的威脅;他還通過包圍和震懾等方式收復了人心惶惶的令支。這些戰役全部證明了慕容恪的軍事才能。
其中,與冉閔的戰斗被視為對慕容恪的巨大考驗。當時,慕容恪率領5萬大軍南下,與北上的冉閔1萬精銳步兵在魏昌相遇。
雖然慕容恪在人數上五倍于冉閔,但在與冉閔的交鋒中,他一度實戰失敗,導致士兵士氣低落。
然而,慕容恪最終憑借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卓越的軍事才能,扭轉戰局,取得了勝利。從各大戰役的最終結果來看,慕容恪可以說是每戰必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