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令武在當天早朝過后,不再參與朝堂之事。他借助人們熱議《三字經》、柴侯紙之契機,開始銷售柴候紙。
每天拿一萬張到東西二市四個店鋪販賣,結果如預料一般,這紙一上市,立刻在長安引起轟動,三錢一張低廉價格,卻只是略遜于宣紙的紙,這等事情立刻傳遍了長安、轟動長安。
為了達到宣傳效果,柴令武規定一人一次只能買十張,先到先得,誰也不能例外。一萬張紙不到一個時辰,便被搶購一空。數量雖少,但柴侯紙在長安造成的轟動不亞于原子彈爆炸。
與此同時,他將作坊擴建成一座占地六千畝的大型工廠,并聘請大量的人手,立下字約,為供應廣闊的市場而準備,整個造紙流程采用了流水線作業,柴家工匠都作為作坊里的核心人物,掌握著各個關鍵流程,確保新式造紙術的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與此同時,派遣善于交際、忠心耿耿柴同收集甘蔗渣。甘蔗渣在制糖作坊手里都是廢品,現今有人用錢來收,自然無人拒絕。
至于馬蓮草遍地都是,采摘起來不費吹灰之力。唯有竹子比較麻煩,但古代地廣人稀,竹子成長又快,有心砍伐收購還是能夠準備齊全的。
經過半個月的饑餓式營銷,吊足了全民味口后,柴令武終于松開了銷售的閥門!
這一次的銷售地點則是放到了新豐縣的水月山莊的別墅區,如此有兩大好處,其一、因為所在地方是新豐,更加有利于真正需要的寒士購買;其二、打響水月山莊的名氣,炒熱碼頭及休閑別墅。
即便是在新豐縣,但人們依舊通過水陸交通,早早的前去購買。放開手腳開的賣那幾天,水月山莊每天的人流量高達十幾萬人次。
由此可見,人們對于廉價紙張書籍需求、對于文化知識的渴求高到一個難以想象的地步。
如此狂購熱潮,一直持續到了七月底!
這不是市場已經飽和,而是萬萬張存貨被賣光了,每天產出十多萬紙張更是供不應求,每每產出,在當天就被收購一空,有些讀書人為了購買到這些紙,甚至心甘情愿的整夜整夜的等候。
直到新廠正式投產,這種瘋狂的銷售狂潮才得以緩解。
而這一個過程的完成,則已經到了公元六三三年,貞觀七年!
在此期間,新式桌椅、折扇與柴侯紙也通過水月山莊碼頭飛向了大唐各地。代理權方面,除了關內道京畿道、東都洛陽用以自營,其實地方全部放了出去。
只不過這種日子雖然忙碌,但柴令武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該做的事情還要繼續。
比如說關于老兵的安置,他從開始就放在心上,這一年來,他已經從新豐縣、藍田縣、渭南收擾到了五百多名無處可去的孤苦零丁老兵,他們都是自尊心極強的人,從接到開始,柴令武就沒提過一句供養之類的話,而是根據身體情況進行合理安排,他們白天各司其職,晚上一同居住在寬敞的“榮耀之家”。大家都是軍人,每一個人都有一段段不平凡的經歷,這住在一塊兒都很開心,對這個大家庭都有歸宿感。而李世民的兩次造訪問候,更令他們對于這個皇帝和國家產生了濃重的認同。而他們對于柴令武懷有著深深的感激,因為柴令武不僅給了他們一個安穩的晚年,還讓他們組建成一個老兵方陣,參與了新年大閱兵,代表天下老兵接受天下百姓的膜拜,到了這一步,每個人都有著此生無憾之感。
除此之外,荒山開墾、棉花種植都在有條不紊的展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