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田想了想:“就用水吧。因為水是我們太常見也太熟悉的東西了,而且,你發現沒,水有三種狀態,都是跟溫度有關。”
呂才一點就透:“您的意思是,可以流動的水,不可以流動的冰,以及看不見的水汽?”
“沒錯,就是這樣!”
“蒸汽機的原理是什么,不就是將水燒開了,汽化之后,用這個膨脹之后的汽產生的推力么。那么我們就設想一下,我們將這個水可以化成汽的熱度,定義為一百,而將水變成冰的這個熱度,定義為零,然后,這就產生了一百個單位,這就有了溫度的基礎。”
“李大夫真神人也!沒想到竟然還能如此定義!不過,這個燒水,很方便容易,但是這個零度怎么控制?要知道,冬日結冰可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是啊,一百度好定義,零度應該怎么定義來著?
李豐田回憶著當初上學的時候。
這個知識不是什么難知識,是很基礎的東西。
別說,李豐田最后還真想起來了,好像當初老師說過,存在零度的冰和零度的水,好像是零度的冰需要吸熱才能變成水,而零度的水需要釋放熱量才能變成冰。
然后,有個東西叫“冰水混合物”,問你這個東西溫度幾何?
答案是零度。
考試的時候基本屬于必考題了!
“這個情況有些復雜,環境你們根據實驗結果去想辦法,我只說結果,就是冰和水可以同時存在并可以保持這種平衡的狀態,就是零度。”
這個東西貿然的理解起來,可能有些難度,呂才想了想,沒想通,但是依然將李豐田的話逐字的記下來。
“那么,定義是有了,用什么去測試和規范呢?”呂才記錄完之后問道。
“用溫度計。現在一些精密的東西可以嘗試做了,尤其是現在已經有了玻璃。”
李豐田又開始畫了起來。
“不知道呂院長有沒有注意到,大部分的東西,都有個熱脹冷縮的特點。”
“熱脹冷縮?”呂才下意識的想詢問一下,但是一時間也不知道應該怎么問。
既然李大夫說是這樣,那么姑且就先當做是這樣吧。
“我們就利用熱脹冷縮的這個特點,來制作溫度計。”
李豐田一邊說,一邊將溫度計的樣子畫出來。
溫度計在早些年就想做,但是當時李豐田首先沒有將這個東西的原理想的太通,而且最關鍵的是,李豐田把溫度計和體溫計的原理給理解成一樣了,所以,下意識的就認為有個地方沒想通,就先不說了。
其實直到現在,李豐田也不知道溫度計和體溫計在結構上的區別,但是迫在眉睫,先弄,發現問題啥的,以后再說。
(作者注:溫度計和體溫計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溫度計的玻璃泡上方有一個很細的縮口,水銀收縮時,水銀就從縮口處斷開了,這也是為什么體溫計用的時候要先甩一甩,一方面是降溫,可以得到準確的體溫數字,最關鍵的就是讓管內之前沒回去的水銀重新回去。)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