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躍褒楊鴻貶姜子卿,似對姜子卿怨念頗深。
沈崇安說這二人一個以文取勝,撐的是文人傲骨;一個以義服人,走的是江湖隨性,均為贊賞。但此人不可信,他的話也不能聽信。
李云路看似中肯的說出二人各自優缺。不論姜子卿有意無意,確實有仗才欺人之嫌;楊鴻則并非只有放蕩,若他腦袋空空也不會考進一鳴書院。
像那曾經好學的沈崇安都未憑實力踏入一鳴書院,只是靠家中關系做了個旁讀生,學業不求上進的楊鴻卻輕而易舉考進書院,必是聰慧之人。
姜落落想了想,又問道,“楊鴻在比試中為一鳴書院爭得榮譽之事怎么從未聽人提及?”
倒是聽說姜子卿如何在眾書院學子當中脫穎而出,留下數篇膾炙人口的佳作。
“那場比試我無緣參加,是后來聽在場的學子講的。”李云路道,“主要比試的還是詩賦文采、時務策論,其他一些奇巧的題目是為消閑臨時準備。聽說有日月星辰、飛禽走獸、山川河海及另類巧思等題目,子卿只是勉強答了幾問,其他書院的學子圍繞各個題目侃侃而談,好似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個個無所不通。這顯然就是那幾個書院合謀想讓一鳴書院難堪。”
“楊鴻當時是逃學偷偷跑去潛入比試廳中,本躲在梁上觀戰,見一鳴書院落了下風,一時沒忍住,從梁上跳了下去,對眾大放厥詞說,那些亂七八糟的題目只配他這亂七八糟的人解答,然后還真答出不少,有的題目雖未說中出題人準備的答案,卻也是講得生動形象、繪聲繪色,令眾人啞然,難辨真假,不敢小覷。”
“一鳴書院能在那場比試中大獲全勝,楊鴻功不可沒,可他回答的那些題目本非正統,被才高氣傲的學子視為不入流,正如楊鴻所說,亂七八糟的題目由亂七八糟的人作答。楊鴻雖為書院挽回顏面,無人計較他偷窺之過,但夫子們不愿讓他這頑劣之人得意,那些參加比試的學子或許是瞧不上他這個亂七八糟的人,也或許是心中不服,總之回來后鮮有人提及此事,偶爾有風聲傳出,被他人聽去,有找楊鴻詢問求證,楊鴻卻并未多言,他身邊的那些人也就沒有底氣拿此事宣揚。”
“其他那些書院想是不甘慘敗,也不愿大肆談論那場比試,所以一鳴書院的人只道子卿如何出彩,無人道楊鴻在那場比試中與其平分秋色。我也是后來偶然碰到一位其他書院曾參加那場比試的學子,向我打問楊鴻,我才確定此事為真。可這話又豈可憑我一人之力傳出?”
……
“原來如此。”
姜落落從李云路口中又聽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楊鴻。
“落落,你不要亂聽,楊鴻再有能耐,他也比不過子卿,無法否認他是個殺人行兇的惡徒!”劉蒲娘寬慰道。
“我自有分辨。”姜落落淡然一笑。
當發覺姜子卿與楊鴻的死均可疑,在她的心中,楊鴻早已不是行兇惡人。
又聽了李云路的話,得知曾經圍繞在楊鴻身邊的人在他出事后,皆躲起來,一句好話都不敢說,甚至隨波逐流,與眾人一起辱罵楊鴻,只有一個馮青堯逼著自己改變性格,為幫楊鴻申冤獨自在暗中艱難尋找真相,不惜送了命。再回想起小楊衡的遭遇,姜落落深深感受到那個眾人眼中的混世之徒落個怎樣的凄涼,而那只曾經行事卑微,性情軟弱的“禽鳥”其實生著一雙堅硬的翅膀,比其他任何人都勇敢得多!
……
已在家中吃過朝食的姜落落肚子不餓,推辭了幾人挽留,沒等劉家娘子做好飯,離開了蒲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