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手里有了余錢,自然而然,都知道拾掇拾掇家里。
其中,以茅塘村的變化最大。
去年這時,一到下雨天,村里就遍處泥濘的。
繞著村子走一圈,入眼的,也都是泥坯院墻,好點的,可能壘個碎石磚墻。
現在呢,院墻大部分都重新起了青灰大磚,整齊好看。
手里再寬裕點的,比如泥冬、大亮、二亮這樣的,家里連屋都重新蓋了寬敞明凈的磚瓦大房。
他最歡喜的,還是村里路,有十三香廠給贊助一部分,全部鋪的渣子路,踩上去,真跟走鎮上似的。
“村長,又去開會了啊。吃了沒,來家里喝兩盅?”
聽到招呼,劉慶來轉身,見不遠處高丘上,冒出個端著飯碗的四十多歲腰背弓著男人。
“大猛,跑那吃什么飯!家里生意好的擠不下你了,是吧。”
“哪有哪有。”大猛見劉慶來擺手示意,他也就蹲在高丘上。
嘴里謙虛著,可臉上那憨厚笑容,分明在表示這是事實。
“中午,都回去吃飯了,我離的近,正好給向河家看著下。”大猛拿著筷子的手,指向地基外圍堆的紅磚水泥啥的。
瞧劉慶來皺眉,他又忙搖頭,“村里肯定沒人動這些,是怕那些小孩子不懂事,丟著丟那的。”
聞此,劉慶來點點頭,清楚這大猛,在用自己的方法對秦向河表示著感謝。
大猛自幼因病直不起腰,下地干活比別人慢不說,還下不了重力。
十三香工廠開了后,說是有次和秦向河聊天,不知怎么,就聊到想在家門口開個小賣部。
聽有難處,秦向河當時就主動借了兩百塊,這才把小賣部給糊起來。
到現在,村里都戲稱,大猛家這小賣部,快抵縣城的大商店了。
兩個月前,大猛在自家曬場上重新蓋了幾間通房。
地方變大了,擺的貨物也就多了,許多只有鎮上才能買到的,這里都有了。
大猛如今再進貨,也不像以前是去鎮上。
都是跟十三香工廠的車去縣城,回來時出點路費,讓來茅塘拉貨的車,幫他把貨順帶運回來。
從各種日用品,到涼菜、鹵菜,偶爾有人提出要買什么大件,比如收音機電唱機之類的,他也能及時供貨。
因此,生意愈發的好起來。
每當工廠下班時,幾間通房里,就擠滿了人。
當然了,這個前提,是十三香工廠和種植加工廠,招來了一百多號工人,而且,這些人又都是腰里鼓囊囊的。
村里除了劉劍兩口子,秦開勝那一房,還有泥冬,現在就大猛家過的最好了。
這不,最近又弄了臺電視回來。
每到傍晚就抬出來,擺在小賣部外,一直的放著給大家看,直到夜里電視臺沒信號才關。
打的什么小九九,大家都很清楚,可實在的,讓附近人都能看上電視,從此也多了項娛樂活動。
仔細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