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保證,中午這頓飯,主食不是白饅頭就是白米飯,菜也是葷素搭配,相信,比絕大多數家里吃的都好。
這樣,省得中午馬村孩子來回跑那么遠路了。
還有一點,學校管了午飯,家長就只用早上、傍晚過來接送孩子。
這對很多在工廠上班的家庭,省了很多事。
在食堂溜達一圈,秦向河對張大海強調了食品安全和衛生問題。
恰恰是因為現在不在意這些,所以他才說的那么鄭重。
只要保證這點,十三香工廠愿意多花點錢。
從食堂出來,秦向河看到,最遠處院墻外角落,似乎開著個小門。
“那邊打通的,連著一個豬圈。”見秦向河詫異望來,張大海解釋,“知道要搞食堂,我們去村東頭工廠取了經。現在還沒養小豬呢,等開學,看情況再決定買幾頭。”
提到村東頭,秦向河便明白過來。
當初工廠決定做食堂,自覺,這又白面白米,又是好菜好肉的,肯定都吃的點滴不剩。
開始,確是如此。
但沒多久,漸漸就有剩了,全倒掉,又白白糟蹋的心疼。
于是,兩個廠在院墻角落都建了豬圈,后面,那些剩菜剩菜就有了去處。
關鍵,等豬長肥了,就可以宰殺。
若養的多幾只,就可以每人分點肉拿回家。
如果少,那么多人分不到,就干脆那幾天多做些肉食。
學校搞食堂,想學工廠,也無可厚非。
豬圈離教學區很遠,又隔著院墻,可離教職工宿舍有點近。
秦向河又強調了一遍衛生問題,讓張大海找人,來專門管理這些。
回到教學區,操場上已經沒了學生。
秦向河在張大海帶領下,找到了大寶所在班級。
教室里。
坐在前排的大寶,正專注聽著講臺上老師說話。
看樣子,一時半會結束不了。
他又在張大海邀請下,去了辦公室。
聊天時,張大海不住稱贊,說當初秦向河叔公任茅塘小學校長時,做了多少多少貢獻。
又說眼下在搞一個名冊,好讓以后的茅塘小學,都知曉“前輩們”的辛苦和貢獻。
說著,張大海拿出一本冊子。
這時,一位老師找過來。
張大海和其低語兩句,又對秦向河示意要去教室一躺,便離開。
時間有九、十點了,外面比較曬,不如在辦公室多坐一會。
看著桌子上那本小冊子,想到之前白鹿也是在茅塘小學代課,秦向河就拿來翻了翻。
兩、三年前的所有人老師名單,已經擬好,連白鹿之后,另一名來代課的老師的名字都有。
意外的,卻找不到白鹿的。
而在白鹿來茅塘的那一年,他看到了一個極為陌生的名字——蘇秀。
南寧。
“蘇秀要回國了?”
聽闖進門的陳小蕓叫喊,坐在風扇下的白鹿,手中拿著的書,掉到地上都不自知。
“……誰?”
陳小蕓估摸是一氣跑上來的,額頭上,滿是細密的汗珠。
湊到白鹿跟前,陳小蕓邊抹著汗,邊道。
“蘇秀啊。小譚不是和蘇秀關系最好。上午在路上遇到,我聽她說的。”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