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將高海華虹的宏偉夢想徹底擊碎。
西方國家為此還有過一段時間的喧囂,嘲笑中國人妄想有了點錢就能搞起半導體產業。
其實。
高海華虹的失敗,并不僅僅是被這兩次金融災難給擊垮的。
半導體產業有過數次的產業鏈大遷移。
起初,美國半導體產業最為發達,卻癡迷于技術和專利壁壘,所帶來無需時間和金錢投資的豐厚報酬,因此,開始將產業鏈往聽話的日本轉移。
這第二次大遷移,是美國看到日本半導體產業,漸漸發展的如日中天。
日本的產品,更一度占據了全球市場的大半份額。
為了打壓高喊著“要超越美國”的日本,又將這些產業鏈往韓國遷移……
而高海華虹在晶圓廠上發力,恰好趕上日韓半導體產業爭鋒,更是在這場慘烈價格戰中,成了被絞殺的“闖入者”。
秦向河選在這時候去投資晶圓廠。
除了忌憚《瓦森納協議》,也是想趁之后幾年半導體產業鏈的動蕩,攫取些好處。
等到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和千禧年互聯網泡沫破裂。
錦湖有了一座晶圓廠托底,也就有底氣去抄底全世界的半導體產業。
這些個考慮,自然沒法和唐爸爸唐媽媽明說。
所以,他便拋出了蘇聯貸款的事,“叔叔、阿姨,之前,錦湖資金有點緊張,我去蘇聯貸款的事,你們都知道的,對吧!”
“是知道。”
唐爸爸和唐媽媽同時回答,也恍然的對視一眼。
明白,秦向河投資這項目的念頭,從哪來了。
只,二十多億對內地的無數公司來說,都等于是天文數字一般。
可對于動輒幾十億、乃至上百億、數百億的晶圓廠投資,這點根本不夠看。
更何況,這筆錢本就是借來緩解錦湖資金壓力的。
“除了這些。當時考慮到想往外發展,所以,又以香港那邊公司的名義,順帶去蘇聯也貸了些。”看唐爸爸和唐媽媽驚愕模樣,秦向河一筆帶過的又道,“這些資金,加上和香港一家公司達成的合作,前期啟動資金,將不會低于五十億。晶圓廠的總規模上,不下于一百五十億!”
其實。
秦向河這里還是收著說的。
引進晶圓廠,可不光為了生產線。
還希望,能在這基礎上,儲備自已的半導體高端人才,不想等下一代晶圓出來后,錦湖還要想辦法繼續引進。
而這樣的升級迭代研究,以及高精端人才儲備,最后燒得錢,可能比建一座晶圓廠還要多。
故此。
聲稱的投資規模,到最后,可能會翻上幾倍都不止。
除了上面的這些理由。
他還清楚,隨著gsm組網完成,很快,就將迎來真正的手機時代,而這個市場,將是前所未有的龐大。
然,手機產品,晶圓廠又占據著核心地位。
不想在日后涉及手機產業,被人以此卡著脖子,逼成代工廠、貼牌工廠。
唐爸爸和唐媽媽,在聽到晶圓廠時,就對規模有了印象。
但是,當聽秦向河報出投資金額,仍被震撼的久久難以自已。
這個投資,可沒法像荷橋電子工業園那樣“投機取巧”,也就說,前期要實打實的由錦湖掏出那么多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