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欽宏想了想說:“朝堂上的諸公是什么意思?”
夏玉光說:“朝堂上的諸公也是這個意思。”
趙欽宏點點頭說:“那就按你們的意思去辦吧。我是最討厭這些俗事了。”
趙欽宏的態度如果讓王燁看到了,他恐怕會直接抽刀子弄死趙欽宏。
趙欽宏可是一個皇帝啊!
身為一個皇帝,他不僅卑鄙無恥、陷害忠良,為一己自私可以不顧國家安危。
在大權在握的情況下,他居然將國計民生視為俗事。
一心只撲在吟風弄月上!
這樣的皇帝,王燁是非常有興趣教他做人的。
但是對趙欽宏來說,他暫時還是幸運的,因為萬山城的大軍,暫時還不會到他的京城來。
而且王燁暫時也沒有見他的機會。
就這樣,朝廷那邊對萬山城已經拿出了一個態度。
雖然朝廷和遼東的關系有些微妙。
但是遼東畢竟暫時還沒有脫離大梁。
而且,因為同萬山城的一戰,遼東可以說已經開始傷筋動骨了。
在這樣的前提下,遼東自然是沒有底氣再和朝廷鬧翻。
所以,朝廷那邊也不擔心,自己的動作會被遼東制止。
事實上,曾鵬海也確實沒有制止的勇氣。
朝廷那邊剛剛整理出一個意見,曾鵬海就收到了消息。
趙欽宏在遼東安插眼線,曾鵬海自然也要予以回應。
事實上,在趙欽宏的朝堂上安插眼線簡直是太容易不過了。
大梁朝現在已經徹底的腐朽了。
尸位素餐的官員在大梁比比皆是。
這些人辦實事的能力可能不怎么樣,不,不僅是不怎么樣。
說他們是治國理政的門外漢,可能都算是抬舉他們了。
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不僅不通實務,更是極其擅長給人下絆子。
他們辦不成事兒,別人也別想辦成。
而且這些人還精于黨爭,他們唯一會的就是維持自身的利益。
想要指望這些人對大梁有多大的忠心,那自然是不現實的。
曾鵬海雖然遠在遼東,但是對朝堂上的這些事兒他比誰都清楚。
他只是花了一些銀兩,就讓很多看起來道貌岸然的“道德君子”背叛了自己的君王。
誠然,如果未來遼東真的和朝廷打起來了。
這些人未必會站在曾鵬海的那一邊。或許就是因為這樣,那些人才會心安理得的背叛自己的皇帝。
可是,他們應該也是明白的,他們不斷的將情報傳遞給遼東。
不斷的給曾鵬海提供便利,其實就是在用軟刀子,一點點的割朝廷和皇帝身上的肉。
至于那個皇帝,他可能確實是有些才能。
但是一心沉醉于權利和藝術中的他,根本就沒有扭轉這一局面的念頭。
因為對他來說太麻煩了,這會讓他“浪費”很多時間。
而且,即便朝堂之上腐朽成一團爛肉,他的權威也沒有受到影響。
這片天下依然還是他的,他又有什么必要那么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