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家的生意則在云洛曦的指點和家人的努力下越發紅火。
“云記食肆”成了春風鎮乃至信陽縣的一塊金字招牌。
那獨特的麻辣鮮香和各式新奇小吃、飲品,吸引了無數食客,甚至有人不遠百里從府城趕來,就為嘗這一口鮮。
云家的生意在云洛曦的指點下,并未止步于此。
她見食肆生意穩定,便又陸續推出了“云記糕點鋪”和“云記鹵味坊”。
糕點鋪里的蛋黃酥、雪花酥、各式精致的中式點心,用料扎實,造型別致,甜而不膩,迅速成為鎮上小姐太太們的心頭好,也是走親訪友的體面禮品。
鹵味坊更是將云家秘制的鹵湯發揮到極致,鹵制的鴨脖、雞爪、豆干、藕片等,香辣入味,回味無窮,成了男人們最好的下酒菜,不過大半日便銷售一空。
云洛曦并未滿足于此。
她又琢磨著開了“云記雜貨”。
雜貨鋪里的貨品,并非尋常之物,盡是云洛曦憑著超越時代的見識,結合當下條件,指點村里巧手們制作的新奇實用之物。
輕便結實的折疊馬扎、帶保溫棉套的多層食盒、花樣繁復的頭繩發帶、憨態可掬的布藝玩偶……
每一樣都透著巧思,實用又有趣,價格還公道,迅速風靡了春風鎮乃至周邊村落。
這不僅給云家帶來了滾滾財源,更關鍵的是,許多制作工序被云洛曦分解開來,交給了大河村里手巧的婦孺和老人,讓她們足不出戶便能賺取一份穩定的收入。
云家定期上門收貨,現銀結算,從不拖欠。
如此一來,云家在大河村的聲望達到了頂峰。
昔日或許還有零星的眼紅與閑話,如今早已被由衷的感激取代。
家家戶戶的日子因著云家提供的活計而寬裕起來,飯桌上有油腥了,孩子能穿上新衣了,甚至還能攢下些銀錢翻修房屋。
云家小院門口,時常會悄無聲息地多出一籃子還沾著露水的雞蛋、一把鮮嫩的蔬菜、或是幾條活蹦亂跳的河魚。
云家人三番五次推辭,卻架不住鄉親們的熱情。
他們也是知道感恩的,現在村民誰不說云家人心善,自己賺銀子的同時還不忘拉拔村里人,生活可以說是越過越有滋有味,三不五時都能吃上肉,他們心里都記著呢。
就連云氏族長和柳氏族長,以及村長,都曾在祠堂鄭重告誡所有族人:云家仁厚,帶挈鄉里,誰若在外胡言亂語,敗壞云家名聲,影響大家的營生,便是全族的罪人,有一個算一個,絕不輕饒,直接逐出宗族!
大河村空前地團結起來,自發地維護著云家的聲譽和利益。
鐘離家給孩子們建了學堂,請了夫子,是恩情;云家教會了他們賺錢的手藝,讓他們活得更有底氣,更是實實在在的恩情。
比大河村村民更高興的,是鎮上云洛曦的姑姑云青青一家。
云家鋪子生意火爆,對肉食的需求量極大。蘇屠戶的肉攤從一天殺一頭豬變成了兩頭,一大半都供應給了云家,收入翻了一番還不止,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云家人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而鐘離玨,則在書房中埋頭苦讀。
春日,窗外楊柳吐綠,孩童嬉笑放紙鳶,他埋首于《四書章句集注》,筆下文章漸有框架。
夏日,蟬鳴聒噪,云記食肆的冰鎮奶茶和酸梅湯供不應求,他揮汗如雨,苦練策論,將經義與時政相結合,思路愈發清晰。
秋日,云家糕點鋪新出的桂花酒釀雪媚娘和栗子蛋糕香飄十里,他于燈下細讀《資治通鑒》,從歷史興衰中汲取智慧,目光愈發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