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略微硬核,主要講解邱睿的技術路線)
接下來的商務細節洽談,邱睿甩給了隨行的蔚藍科技團隊。
他自己則是找了個安靜沒人的地方,復盤起逐漸設計成型的聚變設計。
先前給吳江他們看的那個簡化圖紙,實質上就是他所構思的反應爐。
這次過來訂購高速高壓蒸汽泵,也是為了補全這套聚變裝置的重要一環。
有人可能會問,這玩意和核聚變有什么關系?
當然是有的,因為這些蒸汽泵,錘的就是氘氚混合而成的等離子體。
想要理解這種聚變途徑的原理,就要先講一下實現聚變的兩大條件:即溫度與壓強。
由于在海藍星上,很難把壓力提高到太陽那種程度,所以主流的聚變路線,走的都是提高溫度的路子。
比如托卡馬克要想聚變,主要靠提高約束時間,只有這樣才能讓溫度達到足夠使反應自持的水平。
但受到聚變三乘積的限制(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查查,這里就不贅述了),聚變裝置它就小不了。
看看iter,光裝置就要兩萬余噸的“體重”就知道了,幾乎不可能被塞到猛犸里。
于是邱睿琢磨著,既然在一個磁約束裝置里,磁壓沒有足夠的力量讓等離子體產生足夠的密度,何不換一種更加簡單粗暴且節省腦細胞的方式——用錘子砸!
在他的設想下,全新裝置的聚變過程,和把大象關冰箱一樣簡單,只不過多了一步。
第一步,注入等離子體到球形反應爐的空腔內。
第二步,使用高速蒸汽泵從四面八方向內壓縮。
蒸汽泵推動著覆蓋在球形反應爐內壁上的液態金屬,急速壓縮內部空腔中的等離子體。
第三步,空腔中的空間越來越小,靠磁場懸浮在中央的等離子體壓力越來越高,最終達到聚變點火條件。
第四步,核爆!
隨著“砰”的一聲巨響,蒸汽泵的活塞被推著復位,而吸收大量熱量的液態金屬同樣被推著,順著打開的管道流出反應爐。
能量被帶走,用來燒開水,大部分用于發電,小部分再次給蒸汽泵加壓。
是的,盡管都聚變了,但還是要燒開水的。
因為核爆直接把等離子體燒光了,不會再像磁約束裝置一樣存在大量的帶電離子,自然也就沒辦法利用更先進的磁流體發電了。
實際上,無論是iter或者各國計劃中的聚變實驗堆,能量轉化途徑都采用了燒開水。
畢竟磁流體發電這種玩意,需要從等離子體中進行分流,一個不小心甜甜圈就被玩崩了,那還可控個球啊。
而且不得不承認,人類至今為止,大規模發電效率最高的就是燒開水。
從這個角度來看,科技的進步,也可以說是燒開水在推動的,就特么的相當蒸汽朋克!
稍微跑偏了點,言歸正傳。
這種“大力出奇跡”裝置的優點,一方面是它可以做的比較小,猛犸升升級,塞一套進去問題不大。
另一方面,則在于它不會生成中子輻照,并且還能做到氚增殖。
需要知道的是,只要是dt反應,就一定會生成高能中子束。
而中子這倒霉玩意因為不帶電,所以不受磁場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