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后,木衛三。
在這顆被命名為蓋尼米得的衛星,雖不像月球那樣詭異,卻也有一些特殊之處。
首先,它是整個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直徑甚至大于水星,大概5262公里,但質量僅為水星的一半。
其次,木衛三主要由硅酸鹽巖石和冰構成,擁有一個富鐵流動性的內核,因此它具備磁場,同時也是太陽系中已知的唯一一顆擁有磁圈的衛星。
最有趣的是,它有一個巨大的冰殼,而這些冰殼下可能存在著一層深達100公里的液態海洋。
雖然木衛三沒有像海藍星一樣稠密的大氣層,但也是有稀薄大氣的,且富有豐富的氧化氫和氧氣。
這些物質可能是由木星強大的引力、將木衛三的冰殼拋射至太空而形成的。
另外,根據最近幾十年內發送到木星的現代儀器觀測發現,木衛三的大氣層可能包含一定數量的有機化合物。
在以前,這里對于海藍星上的人類文明尋找外星生物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但現在已經不需要通過研究上面的這些可能存在的單細胞生物來證明了,畢竟外星人都貼臉了。
此刻,距離木衛三表面冰殼兩千多公里的軌道上,永恒號和對面兩艘納達卡級護衛艦,正在相隔數千公里的距離上遙遙對峙。
這么近的距離,雙方已經能用光學設備捕捉到對方的影像了。
看著全息投影上那艘外觀如同一把利刃,上面還堆滿了各種長得像炮臺一樣武器的戰艦,阿努納奇人安魯眉頭緊鎖。
宇宙沒有空氣阻力,戰艦想造成什么樣子倒是都可以,但是一個文明造物的外觀,本身就富含著其背后的設計思路與文化底蘊。
對面的這艘戰艦從外觀上來看,顯然不僅僅是宇宙用的,否則沒有必要造得那么流線型、甚至還有一對類似于復古機翼一般的裝置,估計是可以沖入行星大氣層。
但這些都不是重點。
它才800米左右,還不如納達卡級的1公里長,為什么會有接近50萬噸的質量?
探測儀器已經反復驗證過了,結果不可能出現問題。
那豈不是說,對方的船體材料非常特殊,說不定采用了什么未知的高科技金屬堅固材料?
還有就是,嵌在對方艦體腹部那個橫截面呈馬蹄形凹槽內的至少20米口徑巨大圓筒,該不會是一門炮吧?
這少說也得有500米長了吧!
這都不需要能夠釋放那種4級文明才能完全掌控的伽馬射線暴,就算是拿來投放質量武器,別說納達卡級了,就是為了滿足遠航流浪需求、已經覆蓋上全盾外殼的尼比魯星,能接得住一炮嗎……
安魯越觀察,渾身上下冒出的冷汗就越多,最后整個人就跟從水里被撈起來似的。
太殘暴了!
而另一艘船上,脾氣本就比較暴躁的恩格里,開麥就想罵街,好歹是忍住了。
“閣下,這就是您說的降低標準嗎?”
邱睿其實也沒想到,對面來的兩艘船竟然如此的“豆芽菜”。
好家伙,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