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感受到父親的注視,略微思索后回答:“兒臣以為,冬天出戰西域確實是對我明軍不利,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也符合兵法上的用兵之道。連我們自己都不想冬天出兵作戰,察合臺人自然也是不會想到我們會在冬天對他們用兵,此時出兵的話,必能打察合臺人一個措手不及。”
說到這里,他話鋒一轉:“但西域寒冷無比,天寒地凍,大軍出征的話,對我大明后勤保障的要求極高,如果沒有充足的后勤保障,恐怕僅僅只是風雪就足以讓我大軍損失慘重。所以兒臣以為,此時確實是不宜出兵西域。”
朱雄英感受到李祺眼神的示意,權衡利弊后,最終給出了這樣的結論。
反正他也只是旁聽觀政,給個模棱兩可的回復就行了。
“文和,你怎么看?”承天帝朱標又看向李祺。
李祺心領神會,笑著回答道:“寒冬不宜出兵,但可以提前準備,待得開春便直取西域之地!”
這無疑是當下最好的解決辦法。畢竟,年前出兵幾乎不可能,三軍將士也不會愿意在這個時候離開家鄉去征戰。
陳迪、鄭賜等人聽后,雖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沉默以對,算是默認了這個方案。
就在眾人以為關于西域用兵的討論即將結束時,李祺突然話鋒一轉,道:“臣剛剛在想草原幾十年、一百年、甚至幾百年之后的事情。”
“哦,是嘛,說來聽聽。”承天帝朱標一聽,便明白了李祺這是在轉移話題,而這也正合他的心意。
先擱置西域出兵之事,讓這些心急的文官們再著急著急,談一談其他事情也好。
李祺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陛下,草原納入我大明之版圖,與我們內地往來密切,通過貿易,草原牧民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得了大量的糧食、食鹽、茶葉等等生活所需的物資。”
“再加上沒有戰爭的動亂,這草原的人口在未來必定會不斷的膨脹,今天草原廣袤無邊,所有的牧民加起來可能還沒有百萬,但是在未來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呢?可能草原上的牧民就會有五百萬,一千萬,那到時候又會給我們大明帶來什么樣的巨大影響?”
李祺此次前來,目的有二,其一便是確定西域戰事的決策,其二則是與承天帝朱標商討將草原人遷移到澳洲、美洲的計劃。
他認為,不需要一次性遷移太多人口,每年遷移一定比例的人口出去,長年累月堅持下去,始終將草原的人口維持在一定的規模和數量。
這樣一來,既能夠保持草原地區的穩定,同時控制了人口數量,也控制了畜牧的量,可以有效保護草原的生態環境,不至于像后世一樣出現大規模的荒漠化現象。
在李祺看來,出征西域固然重要,但從長遠來看,草原人口的合理規劃和遷移,對大明的長治久安同樣意義深遠。
對于大明來說,西域這塊肥肉,早晚會收入囊中,打下西域容易,但想要實現長久穩定的統治,才是真正的考驗。
而解決好草原人口問題,也將為大明在未來的發展中,減少許多潛在的隱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