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冽寒風裹挾著砂礫呼嘯而過,一支旌旗蔽日的大明軍隊正踏著凍硬的土地急速行軍。
鐵蹄踏碎薄冰,兵器碰撞聲與將士們粗重的喘息聲交織,在空曠的荒原上回蕩。
“報!”
一名傳令兵快馬加鞭,疾馳至主帥李祺面前。
他翻身下馬,單膝跪地呈上戰報。李祺展開泛黃的羊皮紙,借著火把的微光,仔細閱讀上面的內容。
“哈密已克,吐魯番安樂城被圍……”
“但忽歹達召集西域各部商議聯合抗明?”李祺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寒光。
他將戰報遞給卓敬,抬頭望向西北方向,沉聲道:“傳令全軍,加快行軍速度。先拿下吐魯番,再收拾這些烏合之眾。”
“他們想聯合也好,省得我一個個去剿滅,倒也省事。”
頓了頓,李祺提高聲調:“全速行軍,務必盡快抵達安樂城!”
與此同時,在東察合臺汗國的都城阿力麻里,一座巨大的斡爾朵金帳矗立在中央。
這座保留著蒙古傳統的圓形大帳內,炭火噼啪作響,驅散了塞外的寒意。
帳外寒風呼嘯,帳內卻是另一番熱鬧景象——來自西域各地的部族首領們圍坐在一起,推杯換盞,欣賞著動人的西域歌舞。
東察合臺汗國可汗馬哈麻端起盛滿馬奶酒的銀碗,淺啜一口,目光掃過在座眾人。
他的視線在幾個關鍵人物身上停留:忽歹達,都格拉特部權臣,實際掌控著汗國大權;卜煙帖木兒,撒里畏兀兒部族首領,突厥勢力在西域的重要代表。
作為黃金家族的直系后裔,馬哈麻頭頂的可汗頭銜承載著察合臺汗國昔日的輝煌與榮耀。
然而當他撫摸著祖傳的鑲金王冠時,指尖觸碰到的裂痕卻如同汗國如今的困局——徒有虛名的統治架構下,東察合臺汗國早已不復往日榮光。
曾經橫跨中亞的龐大疆域,如今僅余零星散落的據點;先祖們縱橫馳騁的鐵騎,也化作貴族子弟們狩獵時的儀仗。
蒙古人在西域始終是人口稀少的統治階層。當他們策馬踏入這片被突厥語族環繞的土地,不得不放下征服者的姿態,從語言、服飾到生活習俗,逐步接納突厥文化的浸潤。
貴族子弟們從小學習突厥語,迎娶突厥貴族女子,就連宮廷禮儀也融入了突厥傳統。
這種文化融合既是生存的智慧,也是權力的妥協——唯有如此,才能在洶涌的突厥文化浪潮中維系脆弱的統治。
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真正掌控實權的是以突厥人、哈薩克人為首的各部族勢力。突厥人憑借龐大的人口基數與成熟的社會組織,掌控著重要的商路與綠洲;哈薩克人則以精湛的騎射與驍勇善戰,成為左右局勢的軍事力量。
此外,畏兀爾人的商貿網絡、回回人的宗教影響力,都在無形中重塑著西域的權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