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蒙古貴族雖占據高位,卻如同漂浮在水面的浮萍,根基脆弱不堪。
馬哈麻深知,自已的每一道政令若得不到部族首領們的支持,不過是一紙空文;甚至連自已的生死存亡,都系于這些實權派的一念之間。
馬哈麻與忽歹達、卜煙帖木兒交換了一個眼神,見二人微微點頭,這才放下酒碗,緩緩開口:“諸位,想必都已得知,明朝大舉興兵進犯西域。如今哈密已失,吐魯番也危在旦夕。”
“速檀阿力蘇丹派人求援,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話音剛落,一名部族首領猛地起身,腰間彎刀隨著動作發出清脆聲響:“當然是戰!要讓那些明朝人知道,西域不是他們想來就來的地方!”
“沒錯!明朝人有什么可怕的?想當年大元帝國時期,漢人不過是四等人,軟弱可欺!”另一名首領也跟著附和。
“殺光他們!殺進嘉峪關,搶光明朝人的財寶!”帳內群情激憤,不少人紛紛起身表態。
在他們的認知里,明朝再強大也不過打到哈密為止,從未真正威脅到西域腹地。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被憤怒沖昏頭腦。
忽歹達安靜地坐在一旁,眉頭緊鎖。這些年,他密切關注明朝動向:北擊韃靼、東敗倭寇、南征南洋,明軍戰無不勝的戰績令他心生警惕。
更重要的是,他已得到確切消息,明軍此次西征足足十萬之眾,不僅從北線進攻哈密、吐魯番,南線的和田、阿克蘇等地也已燃起戰火。
“忽歹達,你怎么看?”馬哈麻將眾人的目光引向這位權臣。
在他心中,忽歹達和卜煙帖木兒的態度,才是決定這場戰爭走向的關鍵。
忽歹達緩緩起身,環視四周,沉聲道:“戰是一定要戰的。但諸位切莫輕敵,明軍近年來連戰連捷,所到之處如秋風掃落葉。若我們各自為戰,必被他們各個擊破。唯有團結起來,才有一線生機。”
說到這里,他停頓片刻,目光掃過眾人緊張的臉龐:“我還聽聞,明軍所到之處手段狠辣。不愿臣服者,皆遭屠戮。”
“更可怕的是,據可靠消息,明軍在南洋的征服絕非簡單的領土擴張。他們系統性地推行漢化政策,強制當地貴族和平民改漢姓、習漢語,將中原宗族體系嫁接到南洋社會。學校里廢止本土文字,取而代之的是《論語》《孟子》等儒家典籍,孩童們被迫背誦“君君臣臣”的禮教規范。宗教場所被大規模改建為文廟,佛教、伊斯蘭教與本土信仰遭到系統性打壓,傳教士被驅逐,祭祀活動被取締,稍有反抗便會被冠以“逆民”罪名,遭受嚴酷刑罰。”
“如果西域落入他們手中,等待各部族的將是同樣的命運。世世代代傳承的突厥語、回鶻文將被漢字取代,草原上的英雄史詩、沙漠中的古老傳說,都將因語言斷絕而湮滅。家族傳承的姓氏與圖騰會被強制改為漢姓,年輕人不再學習《福樂智慧》,轉而鉆研科舉八股。最致命的是宗教信仰的摧毀——清真寺會被拆毀,《古蘭經》誦讀聲將被晨鐘暮鼓取代,每一個堅守信仰的信徒,都可能因“異端”之名被投入牢獄。”
“到那時,西域人不僅要背棄祖宗傳下的語言、服飾與習俗,更要在精神上與千年來的信仰決裂。而在教義中,背棄信仰者終將墜入火獄,承受永恒的煎熬。”
這番話如同一盆冷水,澆滅了眾人的激昂情緒。
帳內陷入一片死寂,唯有炭火爆裂的聲響格外清晰。
卜煙帖木兒若有所思地摩挲著手中的酒杯,他深知,突厥勢力雖然在西域舉足輕重,但面對強大的明朝,僅憑一已之力絕無勝算。
馬哈麻看著眾人凝重的神色,知道這場戰爭已不僅僅是領土之爭,更是文明與信仰的較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