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ivtentadv>李治并沒有顯現怒意,只是看著武皇后,很輕柔的說著。
武皇后臉色卻瞬間煞白,雙膝一軟,跪伏在地。
她沒有任何辯解,只是叩首道:“妾知罪。”
李治略感意外,問道:“真是皇后所為?”
武皇后搖頭道:“不敢欺瞞陛下,妾確實動過此念,可從不敢有妄動之心。妾深知一切冊封,皆是陛下之意,妾縱然有通天之膽,亦不敢行此事。”
李治追問道:“那是你母親、阿姐所為?”
武皇后拜服道:“妾身不知,許是他們,許是有人為了討好武家,自主行事。可不管如何,都是因為妾身之故,才有此事。妾認錯認罰”
李治深深看了面前的皇后一眼,道:“知道錯在哪里就好!”
他說著直接起身向外走去,快出大殿的時候,回頭說道:“皇后若管不好家人,便由朕替你管。”
說完人就離去了
“謝陛下!”
武皇后跪伏在地,只覺得全身都冒出了冷汗。
她并沒有起身,依舊跪著,李治沒有讓她起身,她不敢
聽著李治離去的聲音,武皇后才大松了口氣,知道這一關算是過去了。
這幾年的相處,她太了解自己這位丈夫的性格了,在他面前任何抗辯都是無用的。
不管是非對錯,只要他動怒,先將錯認下,才能獲得解釋的機會。
否則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越是抗辯,情況越糟
李治這一離去,自己這一關是過了。
只是武皇后并未高興,眼眸中卻透著一抹憂色,這事并沒有結束。
她知道自己這位丈夫,心眼再小不過,自己貴為皇后,不好嚴懲,但自己的母親、姐姐卻不在此列。
好不容易累積起來的勢頭,功虧一簣了。
武皇后想著此次突發事件:
周國夫人的封號一事,確實是她與母親楊姥的心病。
古人最重名諱,怎有父親是周國公,母親卻不是周國夫人的道理。
但武皇后是最知分寸的,她知道姬揔持在李治心中有一定地位,自己剛剛進宮,不足以撼動,故而她心里的打算是等自己地位鞏固以后,再尋機討要周國夫人的稱號。
其實武皇后這里還是小覷了姬揔持在李治心中的地位,歷史上帝后同朝,她以為自己已經成為李治最重要的臂膀,在李治心中的地位已經超過了姬揔持,設局為自己的母親討要周國夫人,結果卻是讓李治一巴掌打了回去,甚至于記仇到楊姥死了,李治還不輕不重的在此事上羞辱了武皇后。
當然這是后話。
武皇后在想挽救之法,她不知道是誰去騷擾周國夫人姬揔持的,但左右不過是自己那愚蠢的母親或者姐姐,又或者是揣摩上意,自詡聰慧的蠢貨
如果是前者,也便罷了。
再蠢也是自己為數不多的親人,要是后者
武皇后眼中閃過一絲厲色,絕不能饒恕。
突然她又想到一種可能。
會不會是自己的敵人利用了此事?
特地與自己為難?
長孫無忌?
武皇后第一個就想到了那個老狐貍,糟老頭子,也只有那個糟老頭子能夠精準的摸到李治與自己的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