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把那塊小布料放到一個下盤子
沈瑗小心翼翼地拿起那塊小布料,將它浸泡在一種特殊的液體中,輕輕攪拌,仔細觀察著布料的變化。待到清洗完成后,她立刻對其成分進行了詳細的檢測。
很快,那塊小布料終于展露出了真容。
從顏色上看,它與少數民族所穿的傳統民族服飾所使用的布料極為相似。
為了能夠調查清楚這塊小布料的化學成分究竟和哪個地方的民族服飾衣服布料成分最為接近。
于是,韓成當機立斷,派遣帕杰前往薩市各地搜集各個民族的民族服飾樣本。
接著,他讓沈瑗對帕杰帶回的民族服飾布料的成分和在余芳玲尸骨上發現的那一小塊布料進行逐一對比分析。
為了盡快得到結果,沈瑗熬夜埋頭苦干。
在比對完所有樣本的成分后,她的臉上浮現出一抹凝重之色。
她帶著化驗報告來到了韓成的臨時辦公室,向韓成匯報。
她給韓成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壞消息是,在所有收集來的民族服飾樣品里都檢測出了與那塊小布料相近的成分。
好消息則是,這種布料一般只在薩市范圍內進行流通,在其他地方則很少會用到這種布料。
由此,韓成推測,兇手大概率應該是薩市本地人。
然而,盡管如此,查找兇手的范圍依然過于廣泛。
面對這樣的困境,韓成決心繼續深入調查從紅嶺山發現的四具尸骸中的那具無名男尸。
懷著不破案不罷休的堅定的信念,韓成與沈瑗并肩走進了法醫室。
他們小心翼翼地將那具無頭尸骸輕輕放在法醫室中間的大桌子上。
這具無頭男尸,被埋在已經有25年,已經嚴重白骨化。
韓成凝視著那具尸骸,陷入了沉思之中:倘若這無名男尸是被綁架益天的綁匪所害,那么按照時間來推算,案發時兇手的年齡大概也就僅有十五六歲。
一個少年,為何會犯下如此兇殘的罪行呢?在這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十五六歲便膽敢殺人,這也就難怪他后來在殘殺其他人時會如此的冷靜沉著。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