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而可恨之人亦有可憐之處!
這句話用在鄒揚身上簡直再合適不過了。
鄒揚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充滿激烈爭吵的家庭里,每天都要忍受父母無休止的爭吵。
這樣的日子讓他感到無比痛苦和壓抑。
尤其是在母親離家出走之后,他的生活更是陷入了無盡的黑暗之中。
鄒揚的父親邊原本來是一個勤勞善良、憨厚老實的農民,但自從妻子離開后,他性情大變,完全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
不僅染上了酗酒的惡習,而且脾氣變得異常暴躁。
每次喝醉后,邊原都會把所有的怨氣和不滿發泄在鄒揚身上,對他拳打腳踢,毫不留情。
可憐的鄒揚經常被打得遍體鱗傷,卻又無處可逃。
其實,鄒揚也曾經想過像母親一樣離開這個家,遠離這一切的痛苦和折磨。
但是,當邊原得知他的這個想法后,對他的打罵更加兇狠。
鄒揚只能默默地承受著這一切,心中充滿了無奈和絕望。
就在邊原被殺害的前一天傍晚時分,鄒揚從學校回來。
此時,邊原剛剛結束了一場酒局,帶著滿身酒氣回到家中。
當他醉眼朦朧地看到鄒揚那糟糕至極的考試成績單時,一股無名怒火瞬間涌上心頭,他指著鄒揚破口大罵:“你這個蠢貨!你就是個沒用的廢物!.....”
罵完后,邊原便揮動起拳頭,雨點般落在鄒揚身上。
鄒揚毫無還手之力,只能默默忍受著邊原的暴力毆打。
不一會兒,鄒揚已經遍體鱗傷,身體各處傳來陣陣劇痛,令他痛苦不已。
他捂著肚子,在地上痛苦地翻滾著。
然而,正是這一刻,鄒揚內心深處的某個角落仿佛被點燃了一般。
他意識到,如果繼續逆來順受,只會讓自己遭受更多的痛苦和折磨。
于是,一個可怕而堅定的念頭在他腦海中涌現——反擊,殺死父親。
鄒揚強忍著傷痛,等待著機會的到來。
當邊原躺在搖椅上沉沉睡去的時候,鄒揚悄悄地拿起一條麻繩,躡手躡腳地走到搖椅背后。
他的心跳如雷,但眼神卻充滿了決絕。
他緊緊握住麻繩,毫不猶豫地套在邊原的脖子上,然后用盡全身力氣勒緊。
邊原在睡夢中驚醒,但為時已晚,他無力掙扎。
當邊原徹底斷氣后,鄒揚原本充滿恐懼的內心竟在剎那間涌起了一種難以言喻的暢快感覺。
這種感覺并未持續太久,隨著理智逐漸回歸,鄒揚開始陷入深深的自責與不安之中。
不過,頭腦活絡的他很快便冷靜下來,并開始思考如何應對眼前的局面。
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趁著夜深人靜,村里人都已進入夢鄉之際,用三輪推車將邊原的尸體運到村子附近的紅嶺山,并找了個隱蔽的地方將其掩埋起來。
把邊原的尸體掩埋后,第二天,鄒揚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故意到鄰居家中蹭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