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岳城。
莫府。
騎兵清道,中門大開。
莫奚官任東庭副都護兩年有余,從來沒有過這么大的排場,上次郎國公大駕光臨,也只是在都護府里設宴款待。
當莫都護親自來到中門相迎,百姓好奇究竟來了啥貴人,遠遠圍著瞧起熱鬧,見到頭戴斗笠身穿布衣的少年被莫奚官以下官禮節迎進府中,頓時猜起他的身份,弱冠之年,貴不可言,大寧可沒幾位,太子?晟王?或是武王?
才一片驚愕中,李桃歌隨同莫奚官進入府中,熱絡客套,談笑風生,按照禮節入堂,入席,開宴,豪飲,折騰了三個時辰,將老君山貴客送至客房,父子二人陪同李桃歌主仆來到小亭賞月。
幾杯清茶潤喉,李桃歌掏出幾張紙,說道:“這是萬林縣縣令朱康證詞,與誰勾結,給誰送過禮,又收受過誰的賄賂,如何將國策化為斂財手段,已詳盡道明。牽扯到的官員有七十多人,上至四品,下至小吏,都護府都有十來人牽連其中,莫大人,究竟是一縣偶有,還是每個州縣都是如此?”
莫奚官舉起證詞,看過之后,神色淡然,輕聲道:“不瞞侯爺,東庭官場已成了一鍋臭水,誰來了都得同流合污。兩年前,榷鹽使黃鳳元監察鹽政,共查辦官吏一百八十余人,把腐在地里的蘿卜拔了出來,本以為世道清平了,可再把蘿卜種進去,仍舊是爛的,為何?不是蘿卜壞了,是地壞了。”
李桃歌挑起眉頭,問道:“既然莫大人知道癥結所在,為何不對癥下藥?”
莫奚官緩緩搖頭道:“想要推行國策,必須要先整頓吏治,可如今李相逐漸被架空,監察百官的杜斯通又與李相政見不合,想要整頓吏治,難如登天。”
李桃歌皺眉沉思。
整頓吏治,勢必會引起世家大族反撲,新太子上位不久,正要扶植自己嫡系,打壓以納蘭家為首的舊臣,絕不會于世族撕破臉皮,杜斯通作為太子太師,同樣會與太子共進退。
繞過吏治,新政又變成了盤剝百姓的利刃。
一環扣著一環,一環錯,環環錯。
李桃歌問道:“若是由都護府整頓吏治呢?”
莫奚官只給出五個字答案,“治標不治本。”
李桃歌無奈舉起酒杯,“喝酒。”
父親都治不好的國疾,他也就不再傷腦筋,既然舉國上下都是貪墨成風,不如先顧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先把青州治好再說,若是成效不錯,再推舉給中書省。
如今有雄城可以棲身,有東龍書院廣納賢良,有商隊賺取金銀,接下來,該養出一支媲美燕云十八騎的鐵軍。
道家講兵道伐謀。
父親后半生能否在廟堂挺起腰桿,該輪到兒子登場獻藝了。
半壇美酒入腹,李桃歌問道:“神岳軍主帥是誰?”
莫壬良輕聲道:“由晟王劉蟄遙領。”
李桃歌苦笑道:“之前劉甫遙領保寧大都護,已經夠離譜了,劉蟄今年不過二十,血都沒見過,由他統領四十萬神岳軍,是不是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