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在一旁說道。
好巧不巧,他和陸隱川被分在了一個考場。
車子很快就到了s城第九中學。
“我去,好多人啊!”
眾人下了車,看著眼前密密麻麻的人群,感慨起來。
因為人多車多,所以這里還有交警在附近指揮交通。
還有的考生因為忘記帶準考證,被警車送回去拿的。
陸隱川和胖子排隊進入學校。
兩人的考場并不是一個教室,所以互道一聲加油后就分開了。
到了教室坐好后,陸隱川將東西放在了桌上,然后閉目養神起來。
鈴聲響起,監考老師發下試卷和答題卡。
“考試的時候不要交頭接耳,不要左顧右盼,嚴格遵守考場紀律。”
監考老師叮囑了一句。
陸隱川看了下試卷,心中已經差不多有了答案。
之后他在答題卡上寫上姓名,準考證號,并開始有條不紊的開始答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陸隱川一筆一劃的在答題卡上慢慢寫著答案,他的字跡板板正正,就跟印刷上去的正楷一般。
9:00到11:30考的是語文,只用了不到半小時的時間,他就已經將前面的題答完了。
接下來就是作文,今年高考的命題是關于家國天下的。
陸隱川腦中思緒一轉,就已經有了大概方向。
他拿起筆,開始勾勒心目中的家國天下:
在敦煌莫高窟的藻井壁畫中,飛天衣袂輕揚,托舉著蓮花與星辰。
家是蓮蕊,國是蓮瓣,天下是蓮池,天地之間流動著生生不息的氣息。
家國天下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同心圓,而是如同星軌般相互牽引、彼此成就的永恒運動。
昔日,孔子周游列國時,曾在陳蔡之野絕糧七日。
子路慍見:"君子亦有窮乎?"
孔子答:"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這就是我們龍國士人家國情懷的底色。
他們攜帶著家族的禮器奔走于諸侯之間,把家學的火種播撒在華夏大地上。
北宋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寫下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士大夫們將家族祠堂里的道德訓誡,升華為治國平天下的精神圖譜。
家訓中的一撇一捺,最終化作社稷江山的筋骨。
絲綢之路上的粟特商隊帶著葡萄美酒東來,鄭和船隊的羅盤指引著寶船西去。
當我們凝視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會發現船艙里既有景德鎮的青花瓷,也有東南亞的香料,甲板縫隙中甚至嵌著非洲的象牙碎屑。
這種文明的交融,恰似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所書"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明代的《永樂大典》收錄了波斯星圖,清代的圓明園里矗立著巴洛克式噴泉,這些都在訴說:真正的天下情懷,從不是畫地為牢的孤芳自賞。
幾十年前,錢老歸國,行李箱里裝著加州理工學院的空氣動力學講義;
南工選址"天眼"時,筆記本上畫著貴州喀斯特地貌的等高線圖。
他們讓我想起張騫鑿空西域時攜帶的竹簡,那些竹簡上不僅刻著漢字,還記錄著西域三十六國的風物。
如今我們的科學家們依舊延續著這種傳統:屠老在青蒿素研究中借鑒葛洪《肘后備急方》,航天工程師從敦煌飛天的飄帶中獲得整流罩設計靈感。
傳統與現代的對話,正如北斗衛星與司南的千年對望。
站在三星堆青銅神樹的殘枝前,我常想:那些指向蒼穹的枝椏,是否在暗示某種永恒的坐標?
當敦煌壁畫里的飛天穿越時空,在量子衛星的軌跡上重逢;
當《詩經》中的"蒹葭蒼蒼"化作濕地保護區的生態屏障,我終于懂得:家是文明的基因,國是文明的載體,天下是文明的牧場。
在這盤延續千年的棋局里,每個落子都在星空間激起漣漪,而真正的棋手,永遠懷著對浩瀚星海的敬畏。
......
洋洋灑灑的一篇文章下來,陸隱川終于寫下了句號。
“終于寫完了!”
他活動了下手腕,又拿起卷子檢查了一遍。
之后將筆裝了起來,坐在位置上發起呆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