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又聊了一會兒,陸隱川和胖子才進去學校。
時間悄然來到15:00,隨著一陣清脆的鈴聲在校園上空回蕩,數學考試正式拉開帷幕。
陸隱川坐在考場上,神色平靜。
當監考老師將試卷放在他的桌上時,他拿起試卷,目光如電般掃視了一遍,心中對試卷的整體難度和題型分布便有了大致的判斷。
他先瀏覽了選擇題部分。
對于他而言,這些題目就如同擺在面前的一道道小菜,幾乎一眼便能看出解題思路。
第一道選擇題,是關于函數定義域的問題,他腦海中瞬間浮現出函數的圖像,通過簡單的分析和計算,答案便已得出。
第二道題涉及數列的通項公式,他略一思索,運用所學的數列知識,輕松地推導出答案。
他的筆尖在試卷上輕快地滑動,每一次停頓都準確地落在正確答案的選項上。
僅僅幾分鐘,他便完成了所有選擇題的作答。
緊接著,他開始攻克填空題。
填空題的難度相較于選擇題稍有提升,但對他來說,依舊構不成太大的挑戰。
遇到一道關于立體幾何的填空題,題目給出了一個復雜的三棱錐的相關數據,要求計算其外接球的半徑。
陸隱川微微瞇起眼睛,在腦海中構建出三棱錐的三維模型,通過巧妙地運用空間向量和幾何性質,在草稿紙上寥寥幾筆便完成了計算,得出了正確答案。
在做填空題的過程中,他的思路清晰無比,每一步計算都嚴謹而迅速,沒有絲毫的卡頓。
做完選擇和填空題后,陸隱川稍作停頓,活動了一下手腕,然后深吸一口氣,開始向大題發起進攻。
第一道大題是三角函數的綜合題,題目給出了一個復雜的三角函數表達式,并要求根據一定的條件求出函數的最值和單調區間。
陸隱川快速地在草稿紙上列出已知條件,然后運用三角函數的各種公式進行化簡。
他的手指在草稿紙上不停地書寫,公式信手拈來,化簡過程一氣呵成。
不一會兒,一個簡潔的函數形式便出現在草稿紙上。
他根據函數的性質,輕松地求出了最值和單調區間,隨后將解答過程工整地寫在試卷上,步驟詳細,邏輯嚴謹。
第二道大題是數列與不等式的結合題。
這道題需要考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推理和運算能力。
陸隱川仔細地讀了兩遍題目,在腦海中梳理出解題的大致框架。
他先根據數列的遞推公式求出數列的通項公式,這一步他運用了數學歸納法,通過巧妙的變形和推理,成功地得出了通項公式。
接著,在證明不等式的部分,他采用了放縮法,將數列的通項進行合理的放縮,使其能夠滿足不等式的要求。
整個過程中,他的思維如同精密的機器,每一個環節都緊密相連,沒有出現絲毫差錯。
第三道大題是解析幾何題,這通常是高考數學中的難題之一,涉及到大量的計算和復雜的圖形分析。
題目給出了一個橢圓和一條直線的方程,要求求出直線與橢圓相交形成的弦長以及三角形的面積等問題。
陸隱川沒有急于下筆,而是先在腦海中勾勒出橢圓和直線的大致圖形,分析它們之間的位置關系。
然后,運用韋達定理,將直線方程代入橢圓方程,得到一個一元二次方程。
通過對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關系的巧妙運用,他順利地求出了弦長。
在計算三角形面積時,他又根據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求出了三角形的高,從而得出了面積。
這道題雖然計算量巨大,但陸隱川憑借著扎實的基本功和清晰的思路,有條不紊地完成了作答。
在做后面幾道大題的過程中,陸隱川始終保持著高度的專注和冷靜。
隨著時間的推移,考場上的氣氛愈發緊張,不少考生開始面露難色,額頭上冒出細密的汗珠。
而陸隱川的眼神始終堅定而專注,手中的筆不停地書寫著,仿佛不知疲倦。
距離考試結束還有半個小時的時候,他已經完成了所有題目的作答。
他輕輕地放下筆,伸了個懶腰,然后開始仔細地檢查試卷。
他從第一道題開始,逐題檢查計算過程和答案,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在檢查選擇題和填空題時,他采用了多種方法進行驗證,確保答案的準確性。對于大題,他重新審視解題思路,檢查步驟是否完整,書寫是否規范,確保沒有任何疏漏。
此時,考場上的其他考生們還在緊張地答題,有的考生還在為最后幾道大題苦苦思索,有的考生則在不停地涂改答案,顯得有些慌亂。
而陸隱川靜靜地坐在座位上,等待著考試結束的鈴聲響起。
......
(其實我已經把所有知識還給老師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