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并未。”
“那除弊八策,可是你親手所作?”
“回陛下,是學生日夜分析所得。”
皇帝點了點頭,隨后嘴角稍縱即逝地輕輕一翹,再次問道:
“朕再問你最后一句,王御史說你詩才不過了了,之前皆為中規中矩之作,可春闈時你卻寫出一首上佳之作,可稱千古名詩。
陸瑜,朕問你,那首《雁門行》,可是你親手所寫?”
陸瑜的心狠狠一跳。
他咽了口唾沫,瞟了皇帝一眼,又瞟了李澤岳一眼,大腦飛速運轉著。
怎么辦,怎么說?
直接承認?
這可是欺君啊。
但情況都已經這樣了,自己總不能在那么多人面前承認自己舞弊吧。
陛下怎么回事,不是好好地你問我答,借著不敢欺君的名義替我洗冤嗎,怎得又問了我這么一個這么刁鉆的問題?
您得猜到我怎么也寫不出來這詩啊,您得知道這是李老二寫的啊。
“不對。”
陸瑜眼神一下子變得清明,回想著皇帝剛剛問的話。
“陸瑜,朕問你,那首《雁門行》,可是你親手所寫?”
“親手所寫?”
陸瑜瞪大了眼睛,一下子想通了。
親手……所寫!
“回陛下,春闈上那篇《雁門行》,確是學生親手所寫。
學生,自有辦法證明。”
皇帝眉毛一挑,微不可見地輕輕頷首,問道:
“哦?你想怎么證明?”
“回陛下,王御史說學生詩才不佳,說學生提前得知題目得以提前準備。
如此,可由王御史現場出題,學生現場作詩,這樣便可證明學生并未提前得到題目,王御史言說吳侍郎提前給學生泄題的說法便不成立了。”
陸瑜的眼珠子一下亮了起來,在猜透皇帝的話語后,他的思路一下被打通了。
“不愧是陛下。”
“陸瑜,你可知這是殿試,并非衙門大堂,沒有那么多時間讓你自證清白。”
皇帝淡淡道。
陸瑜再施一禮:“陛下,學生知曉。
此番并非為學生自證,也是為我大寧科舉自證,學生不愿陛下所推行的惠及萬代的科舉公正之名聲因學生一人而染上污點。
請給學生一炷香的時間,一炷香內,王御史可隨意出題,無論讓學生幾首,學生都應下了。
定不讓陛下失望!”
飄了,飄了。
李澤岳瞪大眼睛,直勾勾瞪著陸瑜這小子。
怎么,知道陛下不會治你的罪,還真把自己擺上大義凜然的位置了?
還t為大寧科舉自證,
怎么,你忘了你確實是舞弊的小人了嗎?
陸瑜目不斜視,等待著皇帝開口。
“如此,朕便給你一炷香的時間。
王臨,這小子既然讓你出題,你便出吧。
朕親自當公證人,若這小子寫的詩詞不過關,朕便判他舞弊春闈,欺君之罪,如何?”
皇帝手指輕輕敲了下龍椅的把手,依靠在了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