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領旨。”
王臨依舊是面色平靜,剛正不阿,又對陸瑜拱了拱手,道:
“陸會元,你我皆是為大寧科舉萬世清名著想,只希望你確有詩才,是我當真錯怪了真君子。到時,我親自與你賠罪。
今日我不為難與你,一炷香,兩首詩,不求質量比得上那首《雁門行》,但起碼要是上佳之作才可,有陛下親證,你我都能放心。”
大太監李蓮恩不知何時搬來了一座香爐,一根平日計時用的香已然插在了上面。
殿前廣場上,無論朝臣和舉子都緊緊注視著這座香爐。
誰也沒能想到,今日好好的一個殿試能鬧到如此地步。
“陸會元,請聽題。
第一首詩,我大寧邊境苦寒,極為不易,還請陸會元作出一篇邊塞詩,字數不限,格律不限。
第二首詩,請以你自己的視角,以我大寧民生為題,寫出一篇詩作,要求與上述相同。
一炷香之內,兩首詩,若陸會元當真有能作出《雁門行》的詩才,想來并非難事。”
監察御史王臨又朝皇帝施了一禮,口中道:“陛下,臣出完題了。”
“嗯。”
皇帝看了李蓮恩一眼。
李蓮恩會意,手指在香上一搓,那根香便開始燃燒起來。
計時,開始了。
李澤岳和陸瑜聽完題目,同時長出了一口氣。
“還好我給他背的詩詞多。”
“還好他給我背的詩詞多。”
陸瑜慢慢坐回了自己的考案前,皺著眉頭提起了筆。
裝作一副為難的樣子。
“邊塞詩還好,只是第二首詩……
民生嗎?
這家伙真夠陰的。”
民生,其實很好寫,那么多窮苦老百姓,怎么寫不行?
文人嘛,最會諷刺了。
只是,這t是御前。
你想怎么寫?
想吃紅豆了?
但若是歌頌民生,歌頌盛世……
那么多朝臣考生看著呢,自己就算抄出一篇歌頌盛世的詩作,估計在別人心里也會被看作是讒臣吧。
“那該抄哪一篇呢?”
陸瑜還真有些頭疼了,遲遲難以下筆。
既要突出民生不易,又不能太諷刺……
陸瑜眨了眨眼睛,
他忽然想到了李澤岳當時給他背詩時,那一首極為簡潔明了的詩。
據他說,這詩小孩都能背過去。
……
一炷香,很快就燃盡了。
陸瑜面容肅穆地把自己的宣紙交給了讀卷官鄭起。
戶部尚書兼翰林院大學士鄭起沒有多看,只是匆匆捧著這張宣紙走到御案前,交給了皇帝。
皇帝接過宣紙,細細閱讀起來,面色平靜。
朝臣和考生們都抬眼觀察著皇帝的表情,發現陛下嘴角輕動,似乎在默念著什么。
不過三分鐘時間,皇帝把目光從考卷上移開,微微頷首,把卷子交給了鄭起,讓其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