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奔赴水龍崗之前,李幼白特意于小縣城盤桓半日,隨后才遣人向祝家莊主送去拜帖。相較于那些一進門便踢館切磋的莽夫,李幼白此舉已盡顯友善與客氣。
名帖之上,李幼白以范海琴之名行文,先是自報家門,而后言辭懇切地表達拉攏之意。范海琴從中州趕赴泗水縣,在建起廠房之前,必定需要招募大量工人。
而這些工人,絕不可能從水梁山的盜匪團伙中選取。這幫盜匪好吃懶做、殘暴成性,過慣了逍遙法外的日子,要他們靜下心來為人打工,簡直天方夜譚。李幼白深知,唯有守規矩之人,做工時方能安分守己,這正是她當下思索并著手去做的要事。
當然,一份拜帖難以一蹴而就促成合作,對方也不會貿然應允她的提議。說到底,這不過是一份表明來意的帖子罷了,雙方相互接觸,并無壞處。帖子經由死士之手,朝著水龍崗傳遞而去。
山頭上,南方春日過后,綠野愈發蔥蘢,一片生機勃勃之象。在那紛繁復雜的綠意之下,林立的崗哨、密密麻麻的火槍塔錯落有致,還有用于報警的機關、飛線。
甚至,隱約可見兩門與成年人等高的黑管土炮架于山崗頂端,來回巡視的民兵隊伍從山崗一直綿延至下方的莊子,那架勢,甚是威武強悍。這便是死士歸來后,向李幼白詳細稟報的情形。拜帖送出半日之后,臨近傍晚,祝家莊傳來消息,氣氛頗為融洽。
李幼白自北方南下之時,首戰便挑落了陳氏武館。這伙人盤踞在南州府邊界與水梁山接壤的河道入口,大肆斂財、無惡不作。昔日,南州府周邊諸多村落慘遭屠戮。
后來陳學書上任,調令下達,要去清剿西北黑風山的山匪。
風聲一出,陳氏武館頓時低調起來。然而,僅過一年,風聲稍息,他們便又出來興風作浪,沒成想,沒多久就遭李幼白踢館,顏面盡失。
要說水梁山中的馬匪、水賊、山盜,這三十六股勢力,無一善類。遇到此類事情時,更不會齊心抵制外來者。畢竟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多數小團體勢力人數不過幾十到上百,能有幾百人的組織,已算頗為厲害。李幼白一路南行,一路征戰,聲望與日俱增。
有人心懷怨恨,揚言要讓她走不出水梁山;也有人煽風點火,反倒將李幼白的武功吹噓得神乎其神,試圖挑起各方仇恨,讓勢力間相互纏斗,好坐收漁翁之利。這便是李幼白之前稱前來埋伏刺殺她的人毫無頭腦的緣由。一個小小水梁山,能容下三十六個幫派,最大原因便是彼此忌憚,誰都不愿率先動手,這也使得李幼白一路走來,多是小打小鬧的場面。
像李幼白這般人物,若未送來拜帖,自然不便相見;可若收下帖子卻又拒人于門外,那就顯得失禮了。畢竟帖中言明,有中州豪商欲來水梁山置辦產業,日后或許會成為第三十七股勢力。
對方既已主動示好,實在沒必要交惡。祝家莊家主祝宏收下拜帖后,次日,便隆重接待了李幼白一行。祝宏親自出面,陪同他的,還有祝家莊的大公子祝明遠與二小姐祝知夏。
實際上,在李幼白送來拜帖之前,聽聞她的行蹤,祝宏便已派人前去打探消息。畢竟李幼白一路南下,水梁山就這么大的地方,必定會途徑此地。
而祝家莊乃是水龍崗一帶實力最強的村寨,其后方還有兩個寨子,實力相差無幾,彼此間保持著默認的良好合作關系,各自經營著村里的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