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六月,芒種將臨,泗水縣周遭,農戶于田間勞作之景寥寥。究其因由,在這水梁山之地,欲以農耕為業而求生存,實無可能。
眾人賴以存活之根基,多系于依附各方勢力及地主豪紳名下。
對于泗水縣內那座即將新建的工廠,底層民眾所知甚少。坊間傳言,不過又是個來水梁山營商之人,與己無關,故而鮮少有百姓在意。
偶有路過者,瞧上幾眼那如火如荼搭建廠房的施工隊伍,旋即匆匆離去。
范海琴自中州南下,兩艘戰船乃其最大依仗。彼時,秦國尚無明確條文管束民間發展與使用火炮,加之她身份特殊。
雖來自馬莊,卻不在朝廷通緝之列。于中州營商,官府并不干涉,亦不在意她究竟是何許人也。
戰船較商船更為堅固實用,雖載貨量稍遜一籌,然一旦出海,其優勢盡顯。
此番南下,范海琴為求穩妥,仍將戰船駛來。她生于馬莊,深知亡命之徒的手段。
兩艘大船之上,除必備的紡織機外,還搭載著諸多匠工。
這些匠工皆是范海琴極為珍視的財富,容不得絲毫閃失。是以,待與蘇尚談妥合作事宜后,他們便即刻啟程。
糧倉本為存糧之所,如今欲改建為工廠,情形自是不同。
匠工們一面清理塵埃,一面連夜對糧倉進行布局。其間,蘇尚與范海琴亦在商討周邊諸事,諸如是否會有流氓地痞尋釁滋事,山賊土匪前來侵擾等。
而這些,皆是蘇尚難以確定之事。泗水縣內,維持秩序之人早已不見蹤影,僅余些許縣衙差役。這些差役,做些雜活尚可,若指望他們維護治安,倒不如自己多費思量。
范海琴帶來的護衛,雖名為保鏢,卻并非為其看場子的打手。
若真有人前來鬧事,他們自會出手相助。然而,待工廠建成正式開工后,這些洋人護衛便難以長期留在此地了。
他們大多背井離鄉來到中原,一則為躲避家鄉的革命戰亂,據說那邊局勢較中原更為混亂;二則中原收入更為穩定,且中原人錢財豐厚。
白銀作為國際通行的硬通貨,在全球范圍內皆極為通用。
“用作建材的木料不足,需購置一批。”糧倉擴建工程連夜展開,范海琴徹夜未眠,緊隨著工程進度。直至清晨,有匠工前來向她稟報,大致預估了所需材料數額。
于是,她趕忙乘車前往縣衙,尋找蘇尚。
此間,法昭臨亦未停歇,四處搜羅泗水縣內各級官員的罪證。若官員尚在任上,便有搜羅的價值;若人已不在,法昭臨自然略過。這亦是她的愛好之一。
然而,這些官員的斂財手段實在太過粗鄙,查得越詳盡,便越覺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