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無聲灑落,往昔繁華的中州城,此刻盡顯蕭瑟之態。
街道之上,大多商鋪門戶緊閉,僅有零星幾家半掩著門扉。
良久,方能瞧見一兩位老農挑著扁擔,腳步匆匆地走過。
李幼白自集兵所出來,徑直前往蘇家。
玄天罡之子寄養在蘇武處多年,身形已然發福,且那瘋病,歷經歲月卻依舊未能治愈。
甫一見到李幼白,這年輕人便驚恐地尖聲大叫。
李幼白朝隨行軍士微微示意,幾名兵卒即刻上前,將其帶離。
蘇武迎上前來,與李幼白寒暄,詢問這幾日軍營中的生活境況。
李幼白取出身份令牌,在老丈人面前輕輕晃動。
蘇武接過令牌,仔細端詳,神色中露出一絲贊賞。
然而,片刻之后,他的笑容漸漸斂去,神情凝重地問道:“這陷陣銳士營,莫不是那先鋒之師,戰時需沖鋒在前?”
李幼白輕輕搖頭,臉上帶著幾分無奈與疑惑,說道:“我從未上過戰場,又如何知曉?且走且看吧。軍營中有位名叫馮劍的,他告知我主要負責后勤療傷之事,想來應無需直接參戰……”
蘇武眉頭微皺,壓低聲音,神情憂慮地說:“朝廷之言,不可輕信,秦軍亦是如此。”
李幼白緩緩起身,眼神中透著一絲堅定與無奈,說道:“即便不可信,卻也不得不從命。”
……
李幼白返回宅院,喚來城中的死士,將軍營中的情形細細道來。
待馮劍之人全面接手死士們的信息渠道,便到了分別之際。
雖說李幼白與這些死士未曾深交姓名,但多年共事,彼此亦算伙伴。
待蘇尚步入正軌,自己從戰場歸來,天下當歸秦皇,彼時局勢應能趨于平穩,這些死士也就無用武之地了。
畢竟,刀口舔血的日子終有盡頭,回歸平凡生活,才是眾人心中的盼頭。
李幼白乘坐兵部馬車回到集兵所,將死士交接給馮劍。
情報多為口耳相傳,并無太多紙質記錄。
回想當年算計黑風嶺,除玄天罡作為內應外,嶺中賊人戒備松懈,即便聽從頭領管教,私下里也是散漫行事。
因此,死士們無需精細整合篩選情報,當時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李幼白手中。
面對負責記錄的兵差詢問,李幼白如實詳述當年的行動、探查之處以及上線所在,待信息確認無誤,已是晌午時分。
天空依舊陰沉,細雨未歇。
精兵所上空,寒意如絲,飄落于瓦礫磚石之上,眼前景象,既透著幾分靜謐,又讓人隱隱不安。
幾名死士與李幼白碰面,同行一段路后,李幼白將他們送至門口,面帶微笑,雙手抱拳,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此番一別,恐難再相見,不知諸位日后有何打算?”
為首的死士回以笑容,眼神中滿是敬佩,說道:“李公子何必如此傷感?你在清河縣鏟除貪官,于上都城剿滅黑風賊寇,又在泗水縣懲治奸惡。這些義舉,旁人或許不明內情,但我們卻是一清二楚。日后,天下定會有更多人知曉公子大名。往后即便天各一方,只要聽聞有人行此大義之事,我們便知定是公子所為,旁人可無這般無私之心。”
另一人也連忙說道:“李公子對朝廷攻下魏國滿懷信心,待戰事結束,想必能換來許久的安寧。承蒙公子關照,此番你投軍北上,務必保重自身安危!”
“不錯!”又一人接口道,“我們有些兄弟在北面潛伏,平日里也探查了不少局勢消息。此次秦國與魏國之戰,魏國高手如云,絕非當年不堪一擊的韓國可比,實在不可小覷!”
李幼白神色鄭重,抱拳致謝:“多謝諸位提醒,今日就此別過!”
“保重!”一眾死士齊齊拱手,片刻間,便戴上斗笠,披上蓑衣,轉身踏入那如煙似霧的雨幕之中。
木樓上,輾轉傳來的消息落入馮劍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