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大隋律例,像王鐵牛這樣的逃兵一旦被官府的人查到或者抓到,不僅他們自已會被處斬,他們的家人同樣會受到了牽連。
為了不連累自已的家人,王鐵牛從遼東的隋軍大營逃跑之后,一直在外流浪,改名換姓度日,根本不敢回涿郡老家跟自已的家人團聚。
直到河北的起義風起云涌,地方官府為了鎮壓各地此起彼伏的起義而急得焦頭爛額,根本無暇再管他們這些逃兵的事,王鐵牛才敢回到涿郡,跟自已的家人重新團聚。
只是王鐵牛雖然得以回到家鄉跟家人團聚,但河北到處都有盜匪作亂,讓他和家人根本無法安心耕種,吃了上頓沒下頓,日子過得很是凄慘。
為了讓家人可以活下去,王鐵牛和父母經過商議,最終只能無奈含淚賣掉家中的幾畝薄田,換來一些寶貴的糧食。
沒有田地之后,他們一家人只能靠租種附近范陽盧氏家的田地為生,饑一頓飽一頓在亂世中茍活著……
就在他們一家人不知道這種看不到希望的日子什么時候才到頭之時,縣衙的人卻突然派胥吏來到他們村子,向他們宣布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河北道大行臺府正式頒布了均田令,只要家中有十八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的男丁,官府便會授予口分田八十畝和永業田二十畝。
只不過這個均田令有一個額外的條件,就是要求家中十八歲以上三十歲以下的男丁必須去鷹揚府登記為府兵,否則便視為自動放棄授田資格。
這個消息一經傳開,便立即在王鐵牛所在的王家莊引起了軒然大波,同樣在王鐵牛本來一潭死水的心中重重砸下了一塊巨石。
因為當年在遼東戰場的慘痛經歷,他曾經發誓這輩子絕不再拿起武器當什么兵,因為同樣的事他不想再經歷第二次。
況且,一旦被官府的人發現他是當年遼東戰場的逃兵,很可能會跟他秋后算賬,到時候不僅他自已難逃一死,他的家人也會因此受到牽連。
正是因為種種顧慮,他和他的家人便假裝沒有這一回事,以后繼續租種范陽盧氏的田地一樣可以活得下去。
更何況,前段時間官府的人剛大張旗鼓跑來他們村清查戶籍,搞得他一陣心驚肉跳,不得不出去躲了好長一段時間,以免被官府的人發現他逃兵的身份。
如今清查戶籍的事剛過去沒多久,官府又突然發布什么均田令,要給他們這些青壯授田,還要他們去鷹揚府登記,怎么看都是一樁陰謀,目的就是強征他們這些青壯為兵,好實現他們這些大人物的野心。
作為一名從遼東戰場逃回來的逃兵,他太清楚上面這些大人物隨便一句話一個決定,就可以讓他這樣成千上萬的小人物死于非命。
因此,自已無論如何都堅決不能上他們的惡當。
可他明明已經決定徹底忘記什么狗屁均田令,好好睡上一覺,卻還是一直在床上翻來覆去輾轉反側到后半夜,始終無法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