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是說鎮守古北口的隋軍一夜之間全都撤退了?”
突厥汗帳內,當頡利可汗聽說昨天還在為了跟他們爭奪古北口而殺得你死我活的隋軍,竟在一夜之間撤退得無影無蹤,不由震驚得久久說不出話。
而他派去攻打古北口的大將康蘇密此時同樣是一副滿臉不敢置信的神情,磕磕巴巴跟頡利可汗解釋起事情的來龍去脈:
“是呀,可汗,今天天剛亮的時候,我特意派出一些游騎靠近關墻去偵查敵情,為即將開始的正式攻城做準備。
可沒想到我派出去的游騎卻發現城頭上空空蕩蕩的根本看不到一個人影,便慌忙跑回來向我稟報。
我覺得事有蹊蹺,便派出小股部隊推著一架攻城云梯試探性發動攻城,可沒想到卻很順利登上了城頭,根本沒有遭遇到任何阻攔。
我派人將關上關下里里外外都搜查了好幾遍,還是沒有發現一個隋軍的蹤跡,想來他們應該是昨天晚上趁著天黑連夜撤出了古北口。
只不過……”
說到這里,康蘇密卻突然欲言又止,只是看了頡利可汗一眼,沒敢再說下去。
頡利可汗見康蘇密話說到一半卻突然賣起了關子,面上不由閃過一絲不滿,但卻沒有立即發作,只是冷聲追問道:
“只不過什么?”
康蘇密嘴巴動了動,依舊覺得有些難以啟齒,最終只能無奈說道:
“只不過隋軍在撤走前在關門內豎起了一道長幡,上面用突厥文寫了一段話,至于話的內容,不如可汗自已移動去古北口一看究竟吧。”
頡利可汗見康蘇密說得神秘,心中越發好奇,當即命人牽來自已的寶馬,在一眾親衛的護衛下朝著古北口的方向疾馳而去。
此時突厥大營中有不少將士也聽說了隋軍連夜從古北口撤走之事,也覺得其中很是蹊蹺,便紛紛騎上馬跟著頡利可汗后面,想要看看隋軍到底在搞什么鬼。
不多時,頡利可汗便帶著一大群人趕到古北口的關門,一穿過門洞便見到關內豎起了一根長幡,上面用突厥文寫著一段話:
“明犯強隋者,雖遠必誅!”
短短幾個字,無疑是隋軍在撤走之前留給他們突厥人最后的警告。
若是他們大軍聽從警告,就此撤退,不越過古北口,那今后大隋和東突厥之間依舊可以相安無事。
可若是他們大軍不將這個警告當回事,從古北口大舉南下進犯河北,就要跟他們大隋不死不休了。
若是在三征高句麗之前,大隋國力正值巔峰,或許頡利可汗還會對大隋心存敬畏,會認真考量跟大隋全面開戰的后果是否是他們東突厥人可以承受的。
可如今的大隋四分五裂,國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語,早就已經不被頡利可汗放在眼里了。
在他看來,長幡上的這段話與其說是對他們東突厥人的警告,倒不如說是一種虛張聲勢的恫嚇罷了。
否則大隋若是還跟當年一般強盛,又怎么可能會在第一天擊退鐵勒士兵攻城的情況下要連夜從古北口撤退,將古北口這個河北的重要門戶拱手讓給他們突厥人呢!
分明就是鎮守古北口的隋軍被他們十幾萬突厥鐵騎的威勢給驚嚇到了,害怕他們自已會全部葬身在古北口,便趁著大半夜全部夾著尾巴落荒而逃了。
而這些撤退的守軍在臨走之前特意豎起來的長幡,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笑話。
想到此處,頡利可汗當即拔出腰間滿寶石的佩刀,縱馬朝著長幡沖去。
隨后,在數萬突厥將士的注視下,頡利可汗在自已的寶馬從長幡旁邊飛馳而過時,揮刀一刀便將掛著長幡的長桿攔腰斬斷……
這一刀,便是他這個東突厥可汗對大隋的正式宣戰!
“可汗威武,突厥必勝!”
他的心腹大將康蘇密看在眼里,又是第一個帶頭振臂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