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還沒有從突厥人兵敗的震驚中緩過神來,秦昇的兵馬就穿過了井陘,強勢殺入了河東。
如果不是兒子張孝謨在長安為質,他一定會毫不猶豫選擇跟郭子和一樣獻城投降秦昇,帶著五原郡三縣百姓回歸朝廷。
可如今考慮到兒子的安危,他自然不敢輕易獻城投降隋軍了。
畢竟,他就只有張孝謨這么一個兒子,若是自已投降了秦昇,李淵惱羞成怒之下殺了兒子張孝謨,自已可就要白發人送黑發人了,百年之后又如何給他早死的母親一個交待呀。
可是完全倒向李淵他又打心眼里不愿意,畢竟在他心中還一直自認自已是隋朝,若是投唐,便是有負國恩,愧對天子。
就在他不知該如何抉擇之時,一名親兵匆匆來報,告訴他永安王李孝基到了。
聽到是李孝基到了,張長遜自然不好怠慢,當即親自帶著城中官員出城去迎接李孝基。
李孝基看著眼前的陣仗,便知道張孝謨還沒回到九原城,心中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氣。
當初接下這門差事之后,他便跟護衛他的親兵星夜兼程趕路,一路上不知道跑死了多少匹馬,總算是搶在張孝謨前面趕到了九原城,見到了張長遜。
看張長遜面上客套的笑容,李孝基便猜到他并不知道張孝謨在長安失蹤之事。
看來自已得盡快從他手中接管五原郡,以免夜長夢多。
雖然心中恨不得現在就搶班奪權,但李孝基看著張長遜身后那幾十名面容冷峻的親兵,只能暫且按捺住內心的焦慮和沖動,反而跟張長遜套起了近乎,態度很是親密,就如同跟張長遜是多年未見的老友一般。
張長遜見與李孝基態度如此親密,心中反而隱隱有些不安。
畢竟李孝基不僅是大唐的永安郡王,更是大唐皇帝李淵的堂弟,無論是從身份上還是地位上都沒必要如此巴結自已。
正所謂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張長遜很難不因此懷疑李孝基是不是帶著什么對他不利的圖謀來的。
可雖說心中這么想,可張長遜面色卻沒有顯露出半分,只是不動聲色附和著李孝基的話,就想看看他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隨后,在張長遜和一眾官員簇擁著李孝基進了九原城。
本來張長遜在城中最好的春和居酒樓訂好了酒菜要為遠道而來的李孝基接風洗塵,可李孝基卻以自已車馬勞頓為由,堅決推脫掉了酒席。
張長遜心如明鏡,也沒有多說什么,只是讓其他官員在春和居該吃吃該喝喝,自已則領著李孝基回了通守府。
眼看身邊此時沒了什么閑雜人等,李孝基也不再遮掩,立即滿臉帶笑拱著手向張長遜恭賀道:
“恭喜張通守,很快就要入朝為官,跟張少卿父子相聚了。”
聽到“入朝為官”和“父子相聚”的話,張長遜一顆心不由猛然一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