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自從薛舉和李軌先后被滅之后,涇州附近便再沒有任何割據勢力,因此他實在想不通這些騎兵是從哪里來的?
因為這支騎兵敵我未明,又已經殺到了安定城附近,李叔良也顧不上多想,當即命人關閉所有城門,城中全部將士上城防守。
或許是因為和平的日子過得太久了,城中的武備很是松弛。
當李叔良的命令下達到軍營之時,營中竟有超過一半的士兵不在,一問才知道都偷溜去外面喝酒賭錢去了。
前來傳令的李叔良親兵氣得當場破口大罵,要軍中各個將校立即去外面將人都給找回來,半個時辰內不上城頭守城一律以軍法論處。
其實也不怪城中這些唐軍的軍紀如此之差,因為他們之中很多人本就是亂匪出身,從來就沒有任何軍紀可言。
當初李淵在晉陽起兵之后,李秀寧和李神通也在大興附近的鄠縣拉起了一支幾百人的兵馬。
為了策應李淵入主關中,李秀寧女扮男裝,拿著秦昇提供的名單,以李公子的身份在關中到處活動,連續收編了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和丘師利等幾路活動在關中一帶的亂匪,得到了一支七萬人的兵馬,并率領他們攻下了鄠縣、始平、周至和武功四縣。
只是這群烏合之眾的軍紀和戰斗力實在是太差了,七萬大軍去攻打幾座幾千人鎮守的城池,竟然死傷了幾萬人,氣得就連一向本事平庸的李神通都大罵這些人是爛泥扶不上墻。
李淵入主長安之后,本想將這些烏合之眾盡數遣散,可又怕落得一個卸磨殺驢的名聲,更怕這些人被遣散之后再度聚集起來作亂,反而造成更大的麻煩。
思來想去,最終李淵決定將這些士兵發配去鎮守一些不太重要的城池,也算是物盡其用了。
本來涇州作為關中的門戶之一,是絕對不敢讓這些士兵來鎮守的。
可自從薛舉和李軌先后被次子李世民所滅之后,關中在西北方向便再沒有什么威脅,加上之前為了增兵河東,李淵從關中各城的駐軍中抽調走了大量兵馬,只能從關中外面抽調其他戰斗力稍弱一些的兵馬來鎮守這些城池。
于是乎,這些之前在關中一帶作亂的亂匪在外面兜兜轉轉了一大圈,又回來鎮守起了關中門戶之一的涇州。
只是這些人散漫慣了,入駐涇州之后依舊是我行我素,平日里操練的時候只知道偷奸耍滑,得過且過,不操練的時候一逮到機會就溜出軍營,去外面吃喝玩樂。
一開始李叔良為了涇州的安危,還想好好管管這些人,為此想出了不少法子,懲治了不少害群之馬,可全都收效甚微,甚至還險些引發了他們的嘩變。
僅此一事后,李叔良也就徹底放手不管,任由他們去了。
反正在他看來,這些人爛泥扶不上墻就扶不上墻吧,反正涇州遠離戰火,自已也不指望他們守城殺敵了。
可沒想到偏偏怕什么來什么,竟還真有一支來路不明的騎兵朝著涇州的方向殺來,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如今看著城頭上稀稀拉拉的士兵,李叔良可謂是氣不打一處來,只恨自已平日里沒有好好管教好他們,如今真有敵人打過來,這些人根本就半點指望不上。
此時此刻,他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禱即將到來的這支騎兵是友非敵,否則涇州危矣。
(李叔良沒什么名氣,但他有個很出名的曾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