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得地也咧開嘴笑了。
那時候小遠問他,有什么想干的事情。
他說喜歡在山上觀察些奇特的花花草草。
他隨口一說,沒想到小遠竟記在了心里。
顧洲遠從口袋里掏出一把棉花種子,遞給顧得地。
棉花種子長這樣
“這個東西叫棉花,我準備分出幾畝良田地來種植這個,棉花結出來的果子可紡成線,以后讓大姐做成衣服,穿著很舒服的。”
顧得到也記起那天,大姐說她很喜歡做衣裳。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小遠都在一點一點幫他們實現愿望。
我國古代南北朝時期,西域的棉花種植經由絲綢之路反向來到中國,抵達河西走廊。
但除了西南邊疆一些地區外,其他地方并沒有將棉織品當作做衣服的材料。
大約在宋元之際,棉花開始傳入中原地區。
到了明朝,朱元璋采用強制方式讓農民廣泛種植棉花,推動了棉花在全國的普及。
大乾目前還沒有出現過棉花。
顧得地看著手里比綠豆大一些的黑褐色種子,開口道:“可是我不知道這個棉花怎么種啊。”
“這個沒關系,我一會兒教你。”顧洲遠道。
從原身的記憶里,顧洲遠了解到。
這個世界布料主要是絲、麻。
有錢人的蠶絲被子里,填充物一般是家禽絨毛,也有填充絲綿的。
平民家庭的被子是麻布料,里面縫上些木棉、麻絲。
再窮困一些的家庭,破被子里只好塞些蘆絮、柳絮了。
御寒衣物這方面,有錢人當然會用貂皮狐裘、綾羅綢緞。
貧苦人家有張光板兒羊皮狗皮就很滿足了,一般就是麻布衣服,里面塞上些麻絲破布片,蘆花楊柳絮。
窮人的冬天是最難熬的,凍死人不再是感嘆詞。
而是字面意思,每年都會有不少貧苦百姓因為饑寒交迫,而凍死在寒冷的冬夜。
小遠交代的事情,他只要照做就成了。
顧得地把種子放進一個小布包里,貼身放好。
“那邊蓋房子已經有很多人在幫忙了,二哥你手臂受傷,大可不必摻和進去。”
顧洲遠開口道。
“跟我到咱家的山上轉轉去。”顧洲遠一指村子后面的山。
他租下來的這座山跟村民們常去的后山差不多大。
村里人之所以常去后山,是因為后山連著老林子,物產更豐富些。
而顧洲遠的這座山是個孤山,孤零零地矗立在一邊,就像個墳頭一般。
村里人都把它喚作墳頭山。
山上雖說也是草木茂盛,但大家平日里都不愿意去。
二人回家拿了些山上要用到的東西。
顧洲遠的百寶背簍是一定要帶的。
顧得地翻出一捆麻繩,斜挎在肩上。
顧洲遠拿過繩子,扔進了自己身后的背簍里。
顧得地又習慣性地拎起他的柴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