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地風俗,還要經過凈宅、暖房、祭祀等儀式才能正式入住。
帶著興奮勁兒,幾人一起回了老房子。
小四帶著小五還有熊二,把碗筷鍋灶收拾得干干凈凈。
熊二還挑水把水缸里加滿了,這會兒正在院子里劈柴,小四小五把劈好的柴火堆碼在院子角落。
“少爺!”見顧洲遠他們回來,幾人齊齊叫了一聲。
顧洲遠現在已然適應這個稱呼。
他點點頭,對著熊二道:“回去睡覺吧,等明早再過來。”
“好的少爺!”熊二把柴刀放在一邊起身朝著外頭走去。
一夜無話。
第二天,顧洲遠帶著熊二去了工坊。
蓋房子的人今天已經空了出來,顧洲遠本來是讓他們在工坊等著的。
工坊里的肥皂香皂人再多也無所謂,哪怕市場一時吃不下這么多貨,他直接賣給系統賺取商城幣。
工坊已經開工,員工都在忙碌著。
30個蓋房的人站在工坊外面聽著顧洲遠講話。
顧洲遠旁邊還站著幾人,是剛剛被叫過來的各族族長。
“我準備在咱村子里蓋一個學堂。”
顧洲遠一開口,幾個族長都心神一震。
人群也沸騰了起來。
“小遠說什么?他要蓋學堂?咱大同村要有自己的學堂了?”
“那豈不是咱都能把娃送進去讀書了?我家三驢成天上樹下河,這回讓他去學堂認字,說不準以后我家能出個舉人老爺呢。”
“哈哈哈,這日頭都這么高了,你咋還做著夢呢?”
“學堂就是私塾吧,束脩也不知道要多少銀子,咱大概也上不起。”
他們雖然這些日子在顧洲遠這里干活,攢了些銀錢。
但是一般私塾一年都要幾兩銀子的束脩,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極其沉重的負擔。
況且有的人家里有三四個孩子,那學費更是不敢想象。
“小遠,這束脩一年多少銀子啊?”王德貴舉手問道。
誰家不想家里出個讀書人,即便是科考不行,能識文斷字也能超過絕大部分人了,將來找活計找媳婦兒都能比別人好找許多。
他家金寶今年5歲,送城里讀書上不起還不不方便。
私塾不提供住宿,每日里接送根本就不現實。
現在家門口就有了學堂了,他的心思就活泛起來了。
現在自己幫小遠蓋房子,一天50文錢,一個月就能有一兩半銀子。
即便房子蓋完了,小遠也答應把他招進肥皂工坊里,一個月也是900文。
即便一年花上幾兩銀子,他咬咬牙也能承受。
“500文錢一年吧。”顧洲遠沉吟道。
500文一年說多不多,說少也絕不算少了。
他也想過讓村里孩子免費上學,他也不在乎那兩個學費錢。
可村子里的人大毛病沒有,小毛病卻是一大堆。
一旦免費,學堂最后有可能會演變成托兒所。
而且免費的東西大家都不會珍惜。
還是要適當設置些門檻,以便能教授那些真正想要上進的人。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