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洲遠哪能看不出侯縣令的難處。
他笑了笑道:“侯大人不必麻煩了,我的賞銀就全都捐給縣衙,還請侯大人幫我把這銀子換成糧食,施粥給災民們吃吧。”
侯縣令眼睛一亮,這個辦法好啊,不用他出銀子,還把他跟縣衙的臉面都給保住了。
他看向顧洲遠的眼中滿是感激,“我這就讓人張貼告示,把顧先生的高風亮節心系天下告訴咱們青田縣所有縣民。”
“把縣衙獎勵的五百兩銀子全都捐獻出來,用來救助災民,讓大家都知道,碗里的粥是來自于顧先生的善良。”
剛剛還要回去商議一下,給多少銀子合適。
這會兒聽人家說全捐出去,便想也不想,直接拍定500兩銀子了?
見眾人看向自己的目光帶著些異樣,侯縣令也不禁老臉一紅。
他咳嗽兩聲,掩飾尷尬,:“顧先生還有什么要求,本官能辦到的一定幫你辦好!”
顧洲遠突然想起來,他之前想要請侯縣令幫他安排兩個教書先生,這一忙起來都給搞忘求了。
“我還真的有一事想請縣令大人幫忙。”
“顧先生盡管道來。”
顧洲遠也不客氣了,直接道:“我在大同村搞了個學堂,前幾日已經開課了,可學生有點太多了,一個先生有些教不過來。”
“想請縣令大人幫我找兩個先生,最好是有教書經驗的。”
侯縣令哈哈一笑:“我還以為多大的事情呢,這個簡單,我這就去安排兩個老秀才跟你一起回村。”
顧洲遠聞言也很是高興。
他本來的計劃就是找老秀才來教書的。
他也不怕請不來秀才,拿錢砸,總會把人砸躺下……哦不,砸到村子來教書的。
只不過他根本不認識什么老秀才。
老秀才大概是這個世界最受歡迎的教書先生了。
他們通常經過多年的寒窗苦讀,熟讀四書五經等經典古籍,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具備教授儒家經典、詩詞歌賦等知識的能力。
而且他們大多參加過科舉考試,對科舉的考試內容、形式和要求比較熟悉。
能夠指導學生準備科舉考試,傳授考試技巧和經驗,幫助學生提高中舉的機會。
最關鍵的是老秀才由于年事已高,一般不再追求仕途,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學中。
所以老秀才往往更為穩定可靠。
“敢問縣令大人,這些先生所需館谷要多少?”顧洲遠開口問道。
“館谷”原指接待賓客的食宿,后引申為塾師的束脩。
顧洲遠雖不在乎這一點點銀錢,但也要做到了解市場才行。
侯縣令大手一擺道:“我幫你挑最可靠的先生過去,這些館谷就由縣里調撥了!”
古代縣衙通常是有專門的教育資金的。
這些資金來源一般是田賦附加,在征收田賦時會按一定比例加收一部分作為教育經費。
二是官紳捐資,地方官員和鄉紳為了支持本地教育事業,會捐出一部分資金。
三是學田收入,縣衙會擁有一些學田,出租給農民耕種,收取的租金作為教育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