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商業稅提成,從商業交易的稅收中抽取一定比例用于教育。
大乾對教育還是很注重的,把“興學”作為培養人才,濟世救民的基本手段。
朝廷對縣令三年一次的“考課”,除了考核錢糧征收,社會治安,司法審判,戶籍管理之外,還要考察勸課農桑跟教化民風。
其中教化民風就是重視地方教育,修建學校、聘請教師,鼓勵百姓子弟入學讀書。
同時,通過各種方式宣傳道德規范,使百姓知禮守法,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所以顧洲遠在大同村辦學堂,是可以幫侯縣令加上一筆政績的。
一切都不用他操心,只要出兩個老秀才,就撈得這般豐厚的回報,侯縣令自然很是大方。
想通了其中關竅,顧洲遠便也不跟他客氣。
他道了一聲謝,想了想又道:“我還想請縣令大人幫我尋兩個女先生,當然女先生的廩餼由我來出。”
請不要說古代女子不可能上學這樣無知的話。
在我國古代宋朝,女孩子也是可以上私塾的。
除了官辦的學館不收女子,家族學館還有先生自己家開辦的私塾都是收女學生的。
女子除了識文斷字,還要在茶道、棋藝、歌舞、廚藝、刺繡……種種才藝中,起碼選修一門才藝。
當然,要是有那等天資卓越的女子,也可能琴棋書畫吹拉彈唱樣樣精通。
在宋朝,才藝俱佳者,被稱作“本事人”。長大后可以應聘到大戶人家當伴讀、茶藝師、繡娘、廚娘等等。
這些職業都屬于高薪白領了。
侯縣令捋著胡子想了想道:“找女先生可能要花費些時日才行。”
顧洲遠笑道:“縣令大人不必急于一時,慢慢帶著找便是了。”
侯縣令自然是滿口答應。
顧洲遠又打聽了一番,知曉女先生的工資要比老秀才要高得多。
大概是物以稀為貴的原因。
而且能舍得為家里女娃請先生的家庭,絕對是不缺銀子的。
所以外面正兒八經的女先生,月薪竟高達4兩銀子!
不過這點小錢,顧洲遠自然是不放在心上的。
把這些事情給談妥了之后,顧洲遠便起身告辭,準備回村。
侯岳拉了他一把,沖他擠眉弄眼。
顧洲遠勉強能明白,他是想讓自己先別忙著走。
顧洲遠一臉懵逼停在原地。
就聽侯岳清了清嗓子道:“老爹,你知道的,我遠哥是曉得你手頭短銀子,這才沒要那筆賞銀。”
顧洲遠一臉無奈。
侯縣令額頭也隱現黑線,這個逆子!
剛剛全賴顧先生照顧面子,自己才得了一個臺階下。
這逆子就一定要讓他放點血才甘心嗎?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