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暖的咱就不說了,咱們主要講講私人購買的。
咱們常見的取暖設備有【自采暖散熱器】、【自采暖水地暖】、【電地暖】、【空調采暖】、【電火箱】、【電暖氣】等小型可移動設備這幾種。
先來說說【自采暖散熱器】,它的優點是初次安裝成本比水地暖低,升溫快,適合間歇取暖,方便檢修,熱效率較好,還能替代熱水器。
但缺點是占用室內空間,散熱不如地暖均勻。這種在北方自采暖的家庭用得較多,南方用的較少,主要是因為南方空氣濕度大,房屋設計通常沒有像北方那樣充分考慮保暖措施,墻體較薄、窗戶較大,散熱較快,使用散熱器的取暖效果不如北方顯著。
再看【自采暖水地暖】,優點是熱效率高,熱量散失慢,比用電便宜,能替代熱水器。
可安裝維修復雜,占用層高空間,加熱速度慢,不適合間歇性取暖,也是北方自采暖家庭常用的。
【電地暖】加熱快,熱效率高,壽命較長,無需燃氣,安裝比水地暖簡單。
但功率大、費電,調溫閥易損壞,斷電后無保溫,可能有電磁輻射影響,南北方都有使用。
【空調采暖】不用額外安裝,制熱速度較快,風量大,理論上比電地暖省電。
然而制熱不均勻、效率差,氣溫在0度以下時啟動慢,常需除霜,不適合低溫取暖,啟動瞬間功率大易跳閘,南北方都較為常見。
【電火箱】取暖快且省電,可移動,能滿足局部取暖需求,只是取暖范圍相對較小,常見于南方部分地區(例如南湖省)。
像【電暖器、油汀、小太陽、以及我們的電熱毯】這些小型可移動設備,優點是無需安裝,制熱速度較快,可移動,低處加熱符合熱量流動規律。
缺點是制熱效率差,范圍有限,比較費電,占用空間,不用時得收納,南北方都有用,常用于臨時或局部取暖。”
聽完周冀的分析,張超點點頭,北方基本上有集中供暖。
取暖的問題不大。
更有問題的是中部偏南沒有集中供暖的地區啊。
所以吳哥說得國內用戶,肯定是指這個范圍的用戶啊,畢竟張超和吳財從小都在這個范圍里生活。
如果冬天家里沒地暖,那魔法攻擊的寒冷,可真不比北方的寒冷差啊。
雖然現在家家戶戶有空調了,但這空調這制熱效果差人不舒服不說,還巨費電。
“所以最舒服的還是水地暖對嗎?”張超詢問周冀。
周冀點點頭說:“沒錯,但水地暖一開基本上就是一個冬天,在華東區一個100平米的房子,開地暖的話每個月燒燃氣的費用大概會在1k~2k之間。
一個冬天下來基本上都要花3k以上。
但很多華東區的房子其實都沒安裝地暖,一個冬天3k多的開支也是很多人不愿承受的。
張超恨鐵不成鋼的說:“所以吳總叫你們接地氣嘛!既然你們都知道水地暖舒服但價格高,也知道電熱毯和電火箱的經濟實惠但不舒服,那你們為什么不想著把兩方的優勢結合一下呢?
做電水箱,水熱毯或者更直接點,來個水暖床墊或直接來個水暖床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