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怪把唐僧擒來洞口,按住狂風,對把門的道:“你去報大王說,前路虎先鋒拿了一個和尚,在門外聽令。”那洞主傳令,教他進來。那虎先鋒,腰撇著兩口赤銅刀,雙手捧著唐僧,上前跪下道:“大王,小將不才,蒙鈞令差往山上巡邏,忽遇一個和尚,他是東土大唐駕下御弟三藏法師,上西方拜佛求經,被我擒來奉上,聊具一饌。”
那洞主聞得此言,吃了一驚道:“我聞得前者有人傳說:三藏法師乃大唐奉旨意取經的神僧;他手下有一個徒弟,名喚孫行者,神通廣大,智力高強。你怎么能夠捉得他來?”先鋒道:“他有兩個徒弟:先來的,使一柄九齒釘鈀,他生得嘴長耳大;又一個,使一根金箍鐵棒,他生得火眼金睛。正趕著小將爭持,被小將使一個‘金蟬脫殼’之計,撤身得空,把這和尚拿來,奉獻大王,聊表一餐之敬。”
洞主道:“且莫吃他著。”先鋒道:“大王,見食不食,呼為劣蹶(通常用來形容馬的不馴服)。”洞主道:“你不曉得。吃了他不打緊,只恐怕他那兩個徒弟上門吵鬧,未為穩便。且把他綁在后園定風樁上,待三五日,他兩個不來攪擾,那時節,一則圖他身子干凈,二來不動口舌,卻不任我們心意?或煮或蒸,或煎或炒,慢慢的自在受用不遲。”先鋒大喜道:“大王深謀遠慮,說得有理。”教:“小的們,拿了去。”
旁邊擁上七八個綁縛手,將唐僧拿去,好便似鷹拿燕雀,索綁繩纏。這的是苦命江流思行者,遇難神僧想悟能。道聲:“徒弟啊!不知你在那山擒怪,何處降妖,我卻被魔頭拿來,遭此毒害,幾時再得相見!好苦啊!你們若早些兒來,還救得我命;若十分遲了,斷然不能保矣!”一邊嗟嘆,一邊淚落如雨。
卻說那行者、八戒,趕那虎下山坡,只見那虎跑倒了,塌伏在崖前。行者舉棒,盡力一打,轉震得自己手疼。八戒復筑了一鈀,亦將鈀齒迸起。原來是一張虎皮,蓋著一塊臥虎石。行者大驚道:“不好了!不好了!中了他計也!”八戒道:“中他甚計?”行者道:“這個叫做‘金蟬脫殼計’:他將虎皮苫在此,他卻走了。我們且回去看看師父,莫遭毒手。”兩個急急轉來,早已不見了三藏。行者大叫如雷道:“怎的好!師父已被他擒去了!”八戒即便牽著馬,眼中滴淚道:“天哪!天哪!卻往那里找尋!”行者抬著頭跳道:“莫哭!莫哭!一哭就挫了銳氣。橫豎想只在此山,我們尋尋去來。”
他兩個果奔入山中,穿崗越嶺,行夠多時,只見那石崖之下,聳出一座洞府。兩人定步觀瞻,果然兇險。但見那:
迭障尖峰,回巒古道。青松翠竹依依,綠柳碧梧冉(rǎn)冉。崖前有怪石雙雙,林內有幽禽對對。澗水遠流沖石壁,山泉細滴漫沙堤。野云片片,瑤草芊芊。妖狐狡兔亂攛梭(suo,形容往來頻繁),角鹿香獐齊斗勇。劈崖斜掛萬年藤,深壑半懸千歲柏。奕奕巍巍欺華岳,落花啼鳥賽天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