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集團是宣傳部直屬企業,根據法律規定,辦一家報紙無任何問題——只是不能以集團的名義辦報,要單獨成立報社。
而就像領導所言,東方集團的盤子太大了,大到有些人會自然而然的反對。
目前國內兩種報紙,黨報和晚報。
黨報偏向嚴肅新聞,晚報貼近生活,風格較為輕松,深受老百姓喜歡。《北京晚報》《新民晚報》《羊城晚報》《今晚報》是四大晚報,發行量巨大,且廣告收入非常可觀。
而都市報是在晚報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是真正的市民生活報。
南巡講話后,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遍全國各地,城市化發展加快,城市階層的數量越來越多。他們對信息接收的需求更大更豐富。
于是在1995年,誕生了第一家都市報《華西都市報》。
此后如雨后春筍,全國開。
“恕我直言,我覺得以后黨報除了機關單位的硬性征訂,普通群眾會越來越不愛看。我們宣傳東西,不光只對體制內的宣傳,對群眾宣傳更重要。都市報是未來的趨勢,可以迅速積累讀者,方便輸出內容,加強與群眾聯系。”
“同時也能探索報社自主經營的道路,我們不要一毛錢的撥款,全靠自己掙錢。”
“如果有些同志覺得集團業務太多……”
陳奇停頓片刻,道:“那我先表態,歡迎組織上委派領導管理,與別家單位合辦也無所謂,我們不需要任何東西,只有一條:某些新聞經您同意后,報紙必須要登,不然就失去意義了。”
話說到這份上。
領導沉吟片刻,終于道:“好吧,你先寫份籌備計劃交上來。”
“感謝您支持!”
陳奇開心不已,本來想告辭了,猶豫一二忍不住道:“您……”
“嗯”
領導一愣,道:“這不是你小子操心的事,做好你的工作。你面向的不是我,你在為國家和人民服務。行了,你先忙去吧。”
他嚴肅沉穩,很少外露,此刻卻也拍了拍陳奇的肩膀。
“誒,那我先出去了。”
陳奇離開了辦公室,亦有些唏噓。
…………
說起報紙,這才是陳奇的老本行。
上輩子就是干傳媒出身,從紙媒轉到網媒,后來自己創業,也曾快活過在娛樂圈七進七出,賠了錢咔嚓就劈過來了。
他手下有不少文字工作者,但有豐富媒體經驗的只于佳佳一位。
他給“公關與廣告服務部”打了個電話,道:“喂于主任,有新的崗位需要你,你可能要在新的廣闊天地為人民服務了……”
“你別放屁!你想把我調哪兒去”于佳佳喊道。
陳奇把事情一說,道:“籌建報紙不是個短期活兒,你有充足的時間培養接班人……不要罵人,就這么愉快的決定了。”
……
與此同時,美國大使館。
芮效儉看著一份調查報告,是關于知識產權協議簽署后,中國做出的一些應對措施收集。獲悉這些信息并不困難,歷史上更機密的信息都泄露過,比如臺海危機。
“果然是他!”
“中國此番應對迅速且精準,我們的計算機產品即便進來,怕是也要面臨不小的挑戰。”
“轉給華盛頓吧!”
(冇了……
秋天了,東北還是很熱,今年熱的特別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