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丑無奈地嘆了口氣,說道:“好吧,希望下次能讓我痛痛快快地打一場勝仗,一雪前恥。”
隨著袁紹軍的撤離,函谷關前的局勢暫時歸于平靜。
袁紹之所以決定撤軍,實則有多方面的考量。首先,西涼軍的強勢介入,讓局勢變得錯綜復雜。袁紹深知,若是與曹軍、西涼軍在這里打得不可開交,一旦雙方徹底結盟,形成穩固的聯合陣線,那他將陷入極為被動的局面,到時候局面恐怕難以收拾。
而另一方面,袁紹在并州的軍事行動進展得并不順利,遠未達到預期。原本,他們預料公孫瓚會與匈奴拼得兩敗俱傷,己方正好坐收漁利。然而現實卻并非如此,當他們貿然攻入河東郡時,遭到了公孫瓚的拼死抵抗,而且讓袁紹意想不到的是,戰場上竟出現了西涼軍的身影。公孫瓚憑借著頑強的斗志,在高覽和鞠義的猛烈進攻下,死死守住了河東郡。這其中,馬超的助力功不可沒。馬超聽聞袁紹要攻打并州公孫瓚部后,果斷要徐榮率領兩萬西涼軍協助公孫瓚鎮守河東,而他自己則率部專注于剿滅并州內肆虐的匈奴人,如此一來,袁紹在并州戰場上毫無建樹,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面對這不利的戰局,鞠義、田豐等一眾謀士苦苦勸諫袁紹。他們認為,當前局勢下,繼續僵持不僅難以取得勝利,反而可能損耗過多兵力,導致元氣大傷。不如暫且休養生息,鞏固己方勢力范圍,以待日后更好的時機。況且,如今是公孫瓚與馬超聯合抵抗袁紹,即便勉強拿下并州,后續治理也會困難重重。但若是此時撤軍,公孫瓚和馬超之間為了爭奪并州,勢必會產生矛盾,到時候袁紹便可坐觀他們內斗,坐收漁翁之利。袁紹權衡利弊后,覺得此計可行,這才打消了繼續進攻的念頭,決定下令撤軍。
鄴城內,議事廳里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張合、文丑、高覽、鞠義等將領皆已從前線歸來,此次出征耗時數月,耗費了大量兵馬,卻落得個損兵折將的結果,兩方戰場均未取得預期的戰略成果,沉悶的氛圍如烏云般籠罩著眾人。袁紹心中煩悶不已,終于忍不住開口道:“諸位,此次兩面開戰,咱們皆未占到便宜,大家說說,下一步該如何是好?”
田豐聞言,上前一步說道:“主公,雖說此次在兩處戰場都沒有建樹,但咱們也并未吃大虧。況且在并州方面,咱們早已定下戰略。如今看來,并州之地足以牽制馬超與公孫瓚,他們二人日后必定難以和睦相處。所以,并州方面我們暫且無需過于操心。一旦馬超與公孫瓚開戰,至少公孫瓚這邊便不會對我們構成威脅,而馬超也會被公孫瓚拖住,輕易不敢從長安動兵。”
袁紹眉頭微皺,質疑道:“田豐先生,你為何如此篤定?”
田豐從容不迫,侃侃而談:“主公,自去年起,異族便對西涼發起入侵,至今戰火未息。鮮卑、匈奴、羯人、氐人等各族聯軍聲勢浩大,西涼雖連連獲勝,可難道西涼軍就毫無損耗嗎?異族肆虐的可是西涼的大本營,馬超即便戰勝,也必定需要休養生息。若一味窮兵黷武,恐怕他麾下的百姓也不會答應。西涼智謀之士眾多,他們必定不會讓馬超繼續盲目用兵。所以,依我看,馬超若想恢復元氣,至少得花上兩三年時間。”
袁紹聽后,不自覺地捋了捋胡子,覺得田豐所言頗有道理,接著問道:“那依先生之見,我們下一步該如何?”
田豐毫不猶豫地回答:“下一步,我們應專心致志對付曹操。曹操占據中原之地,那可是天下要塞。若能拿下中原,主公霸業便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