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聽我就不問了,”葉秋回道。
沒有馬上回答,初寒妞看著葉秋說,”就跟你當初看書并不是要寫小說一樣,陰差陽錯卻當上了作家,我的情況是,我的志向是開拓更廣大的事業。”
”我看做大棚經濟就很不錯,”葉秋重申道,”輕輕松松種,再輕輕松松賣,收益也就輕而易舉流進口袋,難道這不好嗎?”
聽此,初寒妞點了點頭,說,”我家有地,投兩個大棚也是為了做示范,如果我自己都不種大棚,怎么引領其他人種,但即便我把家里的地都扣上大棚,收入也是有限的,再者說了,我也沒有那么多本錢投,因此我的重心還在帶貨上,而大棚收益只能維濟生存。”
”嗯,你接著說,”葉秋耐心地說。
”家里只有我一個人伺候大棚,多了也整不過來,”初寒妞說,”爺爺干不了活了,根本指望不上他,大棚里的活雇人干,也是要給費用的,管理不上去,也會影響收成,去掉投入的費用所剩無幾,不像有的家,地里的活自家人干了,也就把成本降下來,都是辛苦錢,所以我才決定維持兩個而不再擴充的原因。”
正在她們敘談時,齊靜啟來到大棚,”寒妞,你聽說沒,村里租地漲價了?”
”不是一畝一千嗎?”初寒妞詫異地回道。
”不是,最近來村里租地扣大棚的多了,”齊靜啟說,”價格就漲上來了,我租的地還一千二呢!”
”確實,”初寒妞肯定地說,”就這一周鎮里就來了七八個人要租地扣大棚,價格多少我沒問,都是他們自己聯系的。”
”物以稀為貴,”葉秋插話說,”如果價格再漲,純指望種大棚獲利就沒啥子意思了,算起來成本也不低,租房和租地都要支出,如果再雇人干農活收拾菜地,那就真的剩不了什么錢了。”
他們幾個散了后,初寒妞到村里走了走,確實如齊靜啟說的那樣,租地價格上來了,但還是有人租,這些人多是退休的老人,他們就想過鄉下田園生活,閑來無事,弄個大棚做消遣了,根本不是為了經營獲利。
但是初寒妞家的土地沒有出租,她要留些期許給爺爺,他種了一輩子地,看到自家地種了莊稼,會有滿足感,心情也會好。
要說還是熊跡繡有心計,在漲價之前又租了十畝地,一租就是五年,約定任何一方違約,需承擔違約賠償,即便地主人要反悔都不好使。
現在村里熱鬧了,不少大棚在建設中,轟轟烈烈,熱火朝天,一派方興未艾的景色。新建的大棚基本都連成片,這也是村里規定的,為的是便于管理和供電供水。
有幾個后來扣大棚的,聽說村里有個自發的大棚結合體聯營組織,他們紛紛找到初寒妞了解情況,聽初寒妞做了說明后,他們也提出要加入。
來者不拒,初寒妞對他們的自愿加入表示歡迎,同時也告知他們,加入結合體需遵守的約法三章,請他們斟酌后再做決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