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伊春杰在黑龍江某市有一號,他出身農民,一次偶然機會,他踏入建筑這行,一干就是幾十年。
第一把活是給村里砌個廁所,領著幾個村民,干了三天,活干完了,拿到工程款,去掉支付那幾個幫工的費用,剩余的全歸自己。
嘗到做工程的甜頭后,是凡村里有個維修房屋、粉刷和加固涵洞小橋之類的活,他都想方設法拿過來,再劃拉幾個幫工去干。時間一長,伊春杰就成了大家公認的小工頭。
他不但動嘴,還動手,是一個好瓦匠,對待手下也很仁義,從不克扣,往往工程款沒到位,他先拿自家的錢先墊上,都說他人品好。
一次天降暴雨,把村部的房子澆塌了,村支書找到他在原址上翻建,盡管沒給錢,也把活干下來,這是他有模有樣第一次蓋房子。
有過一次經歷,再有蓋房子的活也當仁不讓,村民的自建房多找他幫著建,盡管利薄,架不住多,不但本村干,也會到外村攬活,逐步有了名氣,活干的又好,要的價又不高,每年都能干上幾十座農宅。
在二十多年前,普遍人們家里都沒錢,哪怕有個萬八的都算是有錢人,伊春杰那時家里就積累了十多萬,在人們眼中他是名副其實的大老板。
還要說伊春杰是個能人,他手下的隊伍在不斷壯大,多是本鄉本土的老鄉,有了工程一呼百應,他帶著他們就去干。
不覺中一支包工隊應運而生,靠出勞務從事施工作業,名頭為某某勞務公司,從干一棟樓開始,一發不可收,每年都能干上一至兩棟樓,財富也在此間集聚。
在當地建筑這行,沒有不知道伊春杰的,由于他做事講究禮數,有了工程愿意找他承接,因為他從不差事,交下很多施工單位說了算的人,別的勞務隊找不到活,他的活干不過來。
人脈打通,也就意味打通錢脈,他不局限于干勞務費,而是大清包甚至大包,以施工方名義接活,無外乎交點管理費。
角色的升華,剩余價值也隨之增大,干一棟樓少則百萬,多則幾百萬到手,這時伊才真正成為有錢人,有些大企業周轉出現困難,給他打個電話,錢緊的問題迎刃而解,靠此也演繹了錢生錢的滾雪球效應。
賺到錢,也不忘回饋村里,他為小學更換了新桌子,修繕操場,還給音樂老師添置了鋼琴等音樂器材,在村民心里,伊春杰是個有善心的好人。
幾年下來,隨他出勞務的村民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幸福指數大有改觀,村里道路狹窄,他自費修寬了路況,每每提到出行,都不忘說他的好。
以村的名義成立了勞務公司,農閑時會到他的勞務公司打工,培養了許多基建技術工人,也算有門手藝。
事業做大了,伊春杰接的工程不再是小打小鬧,常常是高樓大廈,忙上一夏天,到年尾收入個幾百萬,而且每天都在積累,甚至于資本多到可以墊付大宗工程,真正干出了名氣。
2005年后,國內大上商品房建設,伊春杰葉開啟了大發展的春天,一年至少蓋幾棟樓,他手下招用的技術力量足可以跟一個正規的建筑施工企業相媲美,他堂堂正正做起了全職大老板,只動嘴不動手,手下的人就把該干的工作都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