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鄧子超饒過了宋雅梅,但也不能讓她安生,鄧子超掏弄著她的微信,以更換的昵稱賬戶加了她,通過后,他把拷貝的視頻推送給她。
做賊心虛,宋雅梅立刻把鄧子超的微信拉黑,興許她猜到了事情敗露,再去糾纏,于己不利,索性采取隱身,不敢再回旺順鎮,生怕自投羅網。
這日初寒妞又來餃子館,鄧奶奶跟她學了宋雅梅放火的事,都是鄧子超不肯追究,這事就被他壓下了。
“寒妞,”鄧奶奶說,“我今天拌了香菜餡,你吃過香菜餡餃子嗎?”
“吃過,”初寒妞說,“是用的我家自己種的香菜。”
“但今天的肉是笨豬肉,”鄧奶奶說,“是我妹妹從老家帶過來的,她過來幫我,在后廚忙著呢。”
“這幾日效益怎么樣?”初寒妞關切地問。
“能賣出家里用度的費用開支,”鄧奶奶無奈地說,“還沒真正實現太多利潤。”
“增加個早點吧,”初寒妞建議,“這樣早晨還能賣出一塊費用,而你現在就中午晚上兩個飯口,正好你也會包餃子,可以包包子加幾樣米粥,那樣效益肯定要好于現在的?”
“姑娘,你說的方法挺好,我決定試試,”鄧奶奶認可道,“店里多了一個幫手,我可以考慮開早點,若不是考慮我兒子剛恢復,我說啥也不會自己開店,太操心,不如我在韋勝飯館打工,到月拿工資,和我自己開店到手的錢也差不了多少。”
聽信了初寒妞的提議,鄧奶奶開了早餐服務,配以多種肉素餡包子,周圍人家,不愿早晨做飯的,會到飯館吃飯,這下業績有了改觀,僅早餐一項就可把飯館的水電費帶出來。
變化了經營方式,立竿見影,才兩天效果凸顯,高興得鄧奶奶趕緊打電話向初寒妞報喜,還邀她過來吃飯。
這天正好去了葉秋的托兒所,中午她開車拉著葉秋同去餃子館,這個所長還沒吃過鄧奶奶包的餃子。
“這餃子太夠味了,”葉秋夸道,“明天給我們托兒所包五十盤餃子,要寒妞種的有機白菜和笨豬肉的,多錢無所謂,我讓員工和入托兒童也都嘗嘗鄧奶奶的手藝。”
“一下來這么多,人手不夠啊,”鄧奶奶自語道。
“奶奶,你別擔憂,我派幾個員工過來,”初寒妞說,“你管他們吃頓餃子,這人手不就解決了嗎?”
“還是寒妞會救急,”鄧奶奶開心地說,“那我今下午就得準備餃餡,還得把面提前和出來。”
“餃子我給送去,”初寒妞說,“我下午有音樂課,只要能包出來就行,不用煮出來,到托兒所現煮。”
……
沒想到葉秋受初寒妞之邀,到鄧奶奶開的“鄧奶奶餃子館”吃了一頓,她吃著好吃,當即為明日中午定了五十盤餃子。
一開始,初寒妞說包好送去,可轉念一想,怕餃子在路上沓了,煮的時候會飛了皮兒,影響口感。于是,她改變主意,決定帶飯館的人去托兒所現包現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