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也不是傻子,這種事情也輪不到官府先去考慮。
那些商人一個比一個還精明,各種路程的費用他們早就計算過了。
最終發現雖然走水路繞一圈很費時間,但卻是最省錢的辦法。
也正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這個道理,所以運河上的航運業務才會如此繁忙。
李世民當然也知道這種無奈,但他同樣也知道,這會對資源產生一定的浪費。
現在水上資源全部拿去跑這些運輸業務了,那朝廷對其他地區的一些布局就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靠修路倒是一個解決的辦法,可目前為止,李世民發現修路也不是萬能的,最大的問題便在于,一臺馬車的載重有限。
比如說先前海州蒸汽機坊制造的蒸汽機和鍋爐,就無法通過陸路去運輸,只能通過水路先運到洛州,然后在想辦法送去長安。
這些東西太重了,一般的車輛根本扛不住。
而這幾年也讓李世民體會到了一個道理,若想快速的發展,朝廷就必須要學會對各種資源的利用,爭取可以讓其發揮到最大價值。
并不是說需要在某個方面達到巔峰就行的,這樣只會形成老大撐死老二餓死的局面。
所以,在了解到海州的實際情況之后,李世民心中便有了修路的想法。
當然,這并不是絕對。
同樣的,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李世民才真正意識到了李元景的高瞻遠矚。
工匠入仕,當年看來的確是一個笑話,然而放在現在呢?
李世民再一次看到了自己的目光短淺,倘若當年能夠支持這個決定,就算現在依舊不能解決問題,恐怕不久的將來也能解決問題吧?
大唐的工匠造不出鍋爐,造不出蒸汽機,更造不出被太子吹的神乎其神的大唐皇帝號戰艦。
心中有事的李世民匆匆結束了海州之行,原本計劃在海州住上幾天的行程也取消了,直接帶著車隊去向幾十里外的海軍軍營。
大唐有兩支海軍,一支是歸屬于李元景麾下的海軍,這是由原海州軍改編而成的,目前為止,這支海軍麾下并沒有任何一支艦船。
另一支是朝廷手中的海軍,是由兩萬原海州軍,加上一萬新招募的士兵改編而成,繼承了大唐所有的戰艦,也包括李元景之前出海的那支艦隊,甚至繼承了那艘五百石的蒸汽機船。
來到海軍營地,天色已經暗淡了下來,李世民僅僅只能通過大唐皇帝號上面的火光來大致的觀察一下這艘鋼鐵巨艦。
不過這些燈光實在是太弱了,隱約能夠看個大概,看到上面有提著玻璃燈罩在巡邏的士兵不斷移動的身影。
“趙王呢?”當看到迎接自己的只有李靖之后,李世民有些生氣的問道。
“陛下,趙王在隔壁船塢呢,這些時間趙王幾乎每天只睡不到三個時辰,其他時間全部待在那里。”李靖說道,對于李元景的毅力,他也是不得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