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并不是漢人的特長,而且在這里的冬天,從未適應過的漢人去打獵,著實有些難為人了。
或者說,這里只是作為一個中轉站?
船隊進行短暫的停靠補給后就立即南下?
等到自己在北美徹底站穩腳跟之后,在反過頭來發展這里?
可即便是這樣,這里也依舊要部署至少一兩萬人的。
礦場,船廠,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加上駐守的軍隊。
而最讓李元景痛苦難以決策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這里其實是一座天然的不凍港。
不凍港意味著什么?這根本無需多說,意味著船隊可以全年午休的來到這里,意味著這里將會成為一條重要的航線。
而歷史上華夏到歐洲最近的航線是從東北出發,繞道俄國直接去歐洲,用速度最快的萬噸貨輪來計算,大概只需要七天就能到達。
是不是很恐怖?這個速度甚至比火車跑的還快?
聽起來就有些匪夷所思,但仔細計算一下一點也不夸張。
最快的貨船速度能達到二十多節,而航道什么的都是固定的,有導航進行精確指引,所以可以日夜不停的航行,不用擔心觸礁什么的。
而這樣一天能跑五百多海里,換算一下也就是一千公里了,這你敢信?
但事實就是這樣,不過最大的問題就是這條航線冬天沒辦法用,冰層太厚,沒有核動力破冰船根本不要想。
而這條黃金航線就是靠著兩海交會這一優勢,來確保航線常年不結冰的。
而李元景選擇留下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他發現淡水都開始結冰了,但海面卻沒有任何反應,而現在則是確定了這件事情。
面對這么一個天然不凍港,而且還距離煤礦不遠,這么好的一個地方,李元景又怎么可能會放棄?
想都不要想!
正好一個月過去,士兵們七七八八的也恢復了將近四千人,而按照預期的計劃,這個時候需要他們外出進行作戰。
而關于敵人的位置,由這些急于立功改變自身待遇的土著們領路,問題自然不大。
臨近出發之前,李元景將薛仁貴叫到了身邊:“出去之后,著重尋找一下石灰石!另外派人在營地周圍找一下黏土!”
石灰石是制造水泥和石灰的主要礦石,這個必須要確定了才行。
而黏土則是燒制磚瓦的主要原料,要想在這里生存下去,就必須在第一個冬天來臨之前,從無到有的在這里建造出足夠多的房屋。
而且還必須是磚塊混凝土結構的,那種打娘胎里就帶著煙道取暖的房子。
只是一兩座還相對容易些,可想要滿足上萬人,就算是集體宿舍,起碼也需要幾百座。
這所需要的資源可不是小數目,而按照目前這個情況,以及李元景自己的猜測來看,這里的冬天估計要有六個月之久。
在半年內從無到有建造這么多房屋,難度著實不小。
但就算難度在大,這件事情他也要做,哪怕前期只能靠著海上運輸糧食,他也依舊要做。
只是怎么做,這個還需要詳細的去考慮。
不過并不著急,還有至少兩三年的時間去考慮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