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告臣民:朕踐祚以來,雖未臻國富民殷,然夙夜勤政,無愧天地祖宗。今之退位,非憚于責,實為天下蒼生計!望爾等體朕苦心,順天應人,共赴和平之路。
朕退位之后,凡燕朝山川城邑、軍民庶務,悉歸大乾接管。望我臣民,以國是為重,勿啟釁端,毋懷怨望,戮力同心,共謀康衢。朕雖釋重負,然心念故國,情系黎庶,惟愿我燕朝子民,永享昇平,咸得其所。
此詔頒行天下,咸使聞知。望我臣民,銘記朕言,順天應命,共襄和平盛舉。朕身雖遠廟堂,心猶祈祝蒼生。
欽此!
——燕朝順德皇帝錢元昭(御筆親書)”
這份承載著國祚終結與萬民生計的詔書,在燭火搖曳、光影凝重的太極殿內,由順德皇帝錢元昭親自宣讀。他面容沉毅,聲如金玉相擊,字字鏗鏘,卻又句句蘊藏著難以言喻的悲愴,在空曠大殿中久久回蕩,令人心悸神搖。
詔音甫落,殿中諸將,盡皆面如死灰。這些曾追隨順德帝縱橫疆場、立下汗馬功勞的赳赳武夫,此刻卻似被無形的重山壓垮。他們或頹然垂首,或緊攥拳頭,指節發白,眼中迸射著不甘與無力交織的火焰,昔日叱咤風云的英氣蕩然無存。
文臣之列,更似遭了嚴霜,一派萎靡。這些曾以錦繡文章、經緯之才襄贊朝政的謀士,面對傾覆之局,亦感回天乏術。他們或捻須長嘆,或搖頭閉目,眼底滿是哀戚與絕望,那指點江山的睿智從容,早已消散無蹤。
太極殿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唯有順德帝宣讀詔書的聲音仿佛還在梁間縈繞,又仿佛已化為千斤重擔,沉沉地壓在每一位臣子的心頭。他們明白,這不僅僅是一紙退位詔書,它宣告了一個王朝的終結,一個時代的落幕。
錢元昭清晰地念出最后一個字,一股難以言喻的輕松感驟然涌遍全身。千斤重擔卸下,仿佛掙脫了無形的枷鎖,一種前所未有的寧靜與自由籠罩了他。
“陛下……”顧炎的聲音低沉而沙啞,“臣已遣使密聯江北宇文恪。彼回復,三日后將抵玉龍江,囑臣等備舟船迎候。”
“若孟北鳴尚在……唉……”錢元昭長嘆一聲,眼中滿是深深的惋惜:“顧閣老,孟北鳴是您的得意門生,何以執意歸返海州,不愿歸順大乾?”
顧炎聞言,身形微晃,仿佛瞬間蒼老了十歲,白發愈顯刺目。他深深嘆息,語氣中交織著無奈與一種奇異的釋然:“哎……人各有志,不可強求。臣雖曾為其師長,引其入門,然人生歧路,終須自擇。其抉擇,臣……痛心疾首,然亦唯有……尊重二字。”
話至此處,他眼中閃過一絲難以名狀的復雜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