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大的交手,雷富民混跡這么多年,自然也有幾分地位。
頂多也就是上面的撥款額少一點,但是依然還是會撥款下來的。
一想到王東來是自己的公司出錢做研究,耗費了巨大的資金,卻是這樣的結果,雷富民就想仰天大笑,好好地出一口惡氣。
尤其是雷富民還知道王東來的實驗室里布置了許多高端精密設備儀器,這種感覺就更加濃厚了。
雷富民知道自己這個想法不太對,也不太道德。
但是他就是控制不住,從心底生出這種感覺。
理智來說,王東來要是徹底解決了鋰硫電池問題,那么國內就會引來一場技術革新,所帶來的利益簡直不可估量。
從經濟利益,到政治利益,再到學術利益,能覆蓋太多人了。
而材料學興許也會趁著這個東風變得熱門起來。
從此四大天坑專業"生化環材"就少了一位。
這對于雷富民而言,也是有著好處。
但是。
現在,卻是由白頭鷹率先拿出了成果。
這一下子,主動權易位。
雖說在王東來發出來的兩篇論文里面,眾人能夠看得出來,空心碳球方面有所突破,但是畢竟沒有直接說明已經研究出了可以解決"穿梭效應"的材料成果,眾人也無法肯定。
有了麻省材料研究所的這篇聲明,王東來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的兩篇論文影響力極大地削弱。
雷富民能擔任北大的教授,肯定不是蠢人,自然是明白這些。
可是,他還是對這個消息生出了一絲欣喜。
起碼,他是輸給了麻省的克里斯托弗教授,而不是才二十歲的王東來。
至于兩人背后所代表的東西,雷富民已經不在意了。
輸給前者,并不可笑,也無人去恥笑自己,畢竟全球太多學者和他一樣。
但是如果輸給王東來的話,那就不一樣了,經過唐都交流研討會一事之后,幾乎大部分的高校都知道了這件事,自己再要是輸了,那這半輩子積攢下來的臉面就真的徹底掃地了。
一想到那個場景,雷富民就無法接受。
于是乎,雷富民就生出了一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