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拿出電話,通過私人關系聯系了一個大報的記者。
三言兩語商議好了之后,就立即進行了采訪。
“你好,雷教授,我是《京城科技報》的記者劉瑞,我想就新能源電池行業的一些問題對你進行采訪,不知道可以嗎?”
在北大校園,雷富民一臉嚴肅地站在一位拿著話筒的記者面前,身后還有著一個攝影大哥舉著攝影機。
看著鏡頭,雷富民臉上露出一絲淺淺的笑意,問道:“當然可以,不過我想先問一個問題,你是怎么知道我的?”
劉瑞語氣自然,說道:“雷教授作為材料學的專家教授,只需要稍稍了解就能知道,所以我才會第一時間來到北大,采訪雷教授。”
簡單地解釋了一句之后,劉瑞就步入正題,出聲問道:“請問雷教授有沒有關注到麻省理工材料研究所發出的聲明,據說他們研發出了一種籠狀碳分子,號稱解決了"穿梭效應",雷教授能不能談談自己的看法,并用簡單的,大家能理解的話解釋一下?”
雷教授臉上的神情變得越發的飛揚精神起來。
“對于相關領域的消息,我當然有所關注,在麻省理工材料研究所的聲明剛出來的時候,我就已經注意到了,并且我還知道相關的論文也馬上會發表出來。”
“克里斯托弗教授是麻省理工的一位極具才能的教授,在他的手里主持過多項技術研究,并完成了突破。此次能夠研究一種可以解決"穿梭效應"的籠狀碳分子,其實在我看來這很正常,也很合理了。”
“估計有很多人都不太理解這項研究成果會有什么樣的影響,我在這里簡單地解釋一下,目前我們手機上使用的電池是鋰電池,而比鋰電池性能還好的電池叫做鋰硫電池,電量更多,使用時間更長,這是最簡單的好處。”
“鋰硫電池之所以到現在沒有大規模應用,就是因為無法解決"穿梭效應",一旦解決的話,鋰硫電池將會規模化生產,應用在方方面面,取代原本的鋰電池或者是碳酸鐵鋰電池。”
“我相信我這么解釋了之后,大家應該也都能明白鋰硫電池的突破會有什么樣的影響。”
劉瑞接著問道:“那么作為這方面的專家,雷教授覺得麻省的克里斯托弗教授所發的聲明,可信度高嗎?如果是真的話,那么大概需要多久,真正的鋰硫電池會大規模地應用在市面上。”
雷富民面對鏡頭,只是稍稍思索了一下,就出聲說道:“我雖然沒有看到具體的論文,可是從聲明之中放出來的些許實驗數據,加上麻省理工的金字招牌以及克里斯托弗教授多年來在學術界的學術貢獻,我認為這篇聲明的可信度還是很高的。”
“至于什么時候,大家能用到鋰硫電池的產品,因為我并不知道具體的實驗數據和進展,所以我只能預估,我預估一年的時間吧,在2016年的時候,興許我們會用上鋰硫電池的手機和電子產品。”
到了這里,劉瑞看了一眼雷富民,微微點了一下頭,就忽然問道:“雷教授,據我所知,咱們國內最年輕的大學教授王東來教授前兩天就在國際學術頂刊《科學》上面發表過兩篇論文,請問一下,你對于王教授的研究成果有什么看法,而王教授的研究成果和克里斯托弗教授的成果相比,又有多大的區別?”
仿佛是在等著劉瑞問出這個問題一樣,在劉瑞剛剛問出這個問題,雷富民的嘴角就輕輕地抿了一下,毫不猶豫的說道:“對于這個問題,我相信國內的很多人都會好奇,不可否認,王教授作為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能夠有這么大的成就已經很是不凡了,在同齡人絕對是第一流的。”
“可是,在學術圈沒有那么復雜,規則也很簡單,那就是看成果說話。”
“如果沒有克里斯托弗教授的研究成果出現,那么王教授的學術成果算得上是突破性,但是兩者一起出現,高下立判。”
“王教授的兩篇論文,一篇叫做《關于空心碳球比表面積和孔徑對多硫化合物的影響研究!》,一篇叫做《關于利用空心碳球解決鋰硫電池問題的研究!》,這兩篇論文的含金量有,可是相比較于克里斯托弗教授直接拿出具體的研究成果,還是差了很多。”
“要是形容一下的話,那應該是就是初中生和大學生的對比吧!”
雷富民說著說著的時候,就覺得不對,于是就趕緊轉變話頭,開始對比起來。
劉瑞也像是沒有聽出來雷富民這番話里的其他意思一樣,神情認真地問道:“雷教授,你這么說會不會有些夸張了,明明是王教授先發出論文,并且在《科學》期刊上刊登出來,克里斯托弗教授在后,就算是有差距,也沒有這么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