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簡單地轉了一圈后,李基總體還是相當之滿意的,起碼這段時間李基即便沒有心思關注“無墻之城”,但糜家確確實實是按照著李基所規劃的藍圖一步步初步建立了集市。
光是這些士子們每日的消費,都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
而等集市的規劃繼續擴大一點,“仁德書院”也真正有生源開始入學后,李基就能考慮小小地在這個時代炒一下“學區房”,以著這個方式通過士子們收割一下世家豪族們埋在地下都快要發霉的錢財。
吳郡每日的錢糧開支幾乎比一個州還要來得夸張,造船工場以及以工代賑幾乎就跟兩頭吞金獸那樣,不斷地吞著吳郡的錢糧。
因此,這一處集市目前反倒是成了吳郡難得的一個財政開源所在。
甚至,李基看著眼前初顯熱鬧繁華的集市,目光閃爍,心中不自覺地醞釀出一個更為瘋狂的收割計劃。
不過,那需要等著“無墻之城”徹底形成一個規模再說了。
李基搖了搖頭,暫且將那個遠遠還沒有完善的收割計劃放下,然后直接在馬車之中換下了自己的官袍,更換上一身普通的青色士子服,手中再拿起一把折扇便下了馬車。
這個時代最為流行的還是羽扇,原軌跡中不管是諸葛亮還是周瑜,實則都是羽扇綸巾的打扮。
只是李基用不慣羽扇,也就順手將這個時代已經存在的折扇的前身——“腰扇”進行了些許改良,做成了一把折扇。
只可惜,限于工匠那邊的造紙術還沒有改良成功,所以這把通過多層紙張糊起來的折扇幾乎便是黃色的且折痕也不夠明顯。
不過眼下吳郡的氣溫已經逐漸熱了起來,平日里出行偶爾扇一扇風還是足夠的。
而看著李基似乎是想要親自去酒肆,劉武迅速地跟了上來,道。
“先生,請允我隨行保護。”
深知孫策是怎么死的李基,自然不會疏忽大意。
即便暗處還隱藏著一些錦衣司,但李基還是微微頷首表示允許。
劉武的武力不低,放在戰場上也比一般的二流武將要強上些許,在吳縣附近倒也足夠擔任護衛工作了。
畢竟趙云本就身兼多職,李基總不能時時出行都要帶上趙云,當真將趙云當成一個純粹的保鏢使用。
并且,據李基所知,自己的名聲在仁德書院周邊可謂是響亮之極。
錦衣司的匯報之中提及,但凡是呆在仁德書院周邊超過一個月的士子幾乎都會逐漸分化為三類。
要么便是頗為狂熱地推崇李基的;要么便是對李基多有鄙夷不屑的;又或者是似乎在兩者之間左右橫跳的串子。
所以倘若是當真出了什么意外,李基振臂一呼,可能便是從者如云,自然也就沒有帶太多護衛的必要。
只不過李基還沒有走上幾步路,便是在旁邊的一家茶館之中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
夏侯蘭!
且坐在茶館之中高談闊論的夏侯蘭,面前還坐著足足七八個士子。